未來四年將重點發展工業、特種機器人
□首席記者李榮
9月26日,西安市政府印發《西安市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1年)》《西安市“機器人+”行動計劃(2018—2021年)》,大力推進西安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年后形成完善產業體系
西安擁有全國領先的科技資源、雄厚的裝備和電子工業基礎,具備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深入推廣機器人應用的良好條件,產業發展初具雛形,全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相關產業總產值約100億元,擁有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20余戶,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
《規劃》提出,到2021年,西安機器人產業將實現總產量20000臺,其中工業機器人10000臺,服務機器人9500臺,特種機器人500臺。機器人及其相關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其中機器人整機產值達到300億元。培育形成10戶10億元以上企業,行業企業數量超過100戶。
此外,將突破與掌握核心技術,取得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研發投入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100件。機器人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醫療健康、城市管理等領域規模化應用上,全市將建成數字化車間100個,智慧工廠20個,智能物流倉儲示范基地20個。全市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臺/萬人。
推動工業機器人發展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規劃》提出,將圍繞高端裝備制造、電子、國防等領域需求,研發生產真空(潔凈)機器人。推動機器人整機項目建設,培育形成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本地龍頭企業。
《規劃》還提出,要以西安市汽車和航空產業應用為突破,大力擴大工業機器人在生產、制造、檢測等領域的應用范圍。建設工業機器人園區,形成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生產、本體制造加工、整機裝配能力,構建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到2021年,實現工業機器人產量10000臺,總產值200億元。
在特種機器人領域,要重點發展搜排爆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管道機器人、消防救援機器人等。重點推進大負載長航時高壓巡檢無人機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填補國內空白。發揮西安軍民融合產業優勢,加快培育特種機器人領軍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產。到2021年,實現特種機器人產量500臺,總產值40億元。
加快家庭機器人批量生產
手術機器人、康復護理機器人、配藥機器人和診斷機器人……在這些重點發展的服務機器人領域,《規劃》明確,將圍繞智能家居、醫療康復、商業旅游等市場,加快服務機器人發展。依托現有產業基礎,提升生產工藝,發展導購、導游、接待引導等機器人。
發揮科教資源和軟件產業優勢,在仿生技術、人工大腦、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人工智能技術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突破深度傳感器、信號處理算法、運動規劃算法等技術,提高服務機器人技術水平。支持行業內企業跨界發展多種形態的功能服務機器人,促進本地服務機器人向更廣闊領域發展。到2021年,力爭實現服務機器人產量9500臺,總產值60億元。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