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導報—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王軍)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將信用置于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每年因誠信缺失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原因是當前信息孤島導致失信成本過低,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年簽訂合同40多億份,但履約率僅50%左右。為破解失信難題,有關社會信用立法已經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進入快車道,如果進展順利,兩到三年內,我國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有望頒布實施。
關于社會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求:要建立信息披露和誠信檔案制度、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使失信受懲的教訓成為一生的“警鐘”。隨著社會信用立法的規劃實施和全國對誠信建設的高度重視,未來誠信成為各行各業的“敲門磚”和“金鑰匙”,這為征信產品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征信行業的發展迎來了廣闊藍天。而征信行業的快速發展,又可以為完善社會信用立法提供參考依據。十九大后多渠道共同發力,共同實現偉大的信用中國之路。
陜西鼎業征信有限公司作為延安市一家企業征信機構,緊跟十九大后信用建設步伐,不斷提升全市企業信用管理能力,同時多次參與延安市信用建設宣傳活動以及三期“信用延安”發布的紅黑名單認定工作,助推失信聯合懲戒實施。隨著社會信用立法納入規劃,這為鼎業征信的發展贏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公司必將抓住“社會信用立法”機遇,求真務實,讓“完美征信服務”領航,助力社會互聯網誠信生態圈建設。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