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方醫生為小朋友檢查身體。 記者 李鵬 攝 □ 記者 李鵬 他是孩子們口中的方叔叔,是藏族老媽媽身邊的方醫生,是鄉醫們尊敬的方" />
愛心遠渡重洋 醫術惠澤八方
5月18日,方醫生為小朋友檢查身體。 記者 李鵬 攝
□ 記者 李鵬
他是孩子們口中的方叔叔,是藏族老媽媽身邊的方醫生,是鄉醫們尊敬的方教授……他熱心公益,他就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國際友人Dr.DavidFong(方醫生),每年利用假期來到中國參與基層醫療、教育等公益事業,一堅持就是15年。
孩子們都很喜歡方醫生
為人謙和、溫文爾雅是方醫生給人的第一印象。
方醫生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是一名澳籍華裔。“從醫學院畢業后,我就職與一家社區醫院,也經常利用休息時間走到澳大利亞的鄉村,免費義診。后來我覺得,還可以走的更遠一點,于是我就來到了中國,這兒是我父母的家鄉,也是我的根。”方醫生說。
2003年,方醫生來到成都、西安等地,參與當地的公益事業,一次偶然機會,他在西安遇到同是澳大利亞的一對醫生夫婦。他倆在1998年就在西安籌劃建立了慈善救助機構,設立免費門診,救助唇腭裂兒童和智力障礙兒童。從那之后他每年都會利用假期來到西安,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2008年,方醫生服務的以琳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接收了第一例艾滋病孤兒小娟(化名),那時無論是醫院的醫生還是康復中心的老師,都害怕接觸小娟。“因為誤解導致恐懼,再導致產生歧視,其實艾滋病并沒有那么可怕。”
找不到護工,康復中心負責人何榮花肩負起照顧小娟的職責。方醫生則全方面的為小娟提供醫療救治。在他們的帶頭示范下,大家漸漸打消了顧慮,也學會了如何照顧這些特殊的孩子。孩子們都很喜歡方醫生。
“記得2015年,我來到康復中心一進門,一個12歲小男孩就馬上熱情地幫我提包。”方醫生印象深刻,那個孩子叫文博(化名),也是剛到康復中心不久,因母嬰傳播患有艾滋病,4歲時孩子的父母雙亡。
“文博來到康復中心時情況很不好,12歲的孩子才40斤重。”何榮花說,文博當時十個腳趾潰爛壞死,隨時都要截肢。兩只腳每天都有清創換藥,方醫生就把文博的腿放在自己腿上,小心地為文博清理。在康復中心的照料下,文博的精神狀態卻每天都在變好。
“最后文博還是因免疫系統問題,離開了我們,雖然這是一件讓人很不愉快的事情,但也多虧了方醫生,讓我們意識到如何正視這樣的問題。”何榮花說,方醫生教會康復中心如何進行臨終關懷和最后護理,用愛陪伴每一個孩子。
參與玉樹地震救援
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區發生7.1級地震,剛到西安的方醫生得知消息后,立即隨西安市碑林區的公益組織趕往震區。
抵達海拔4300多米的玉樹地區后,“需要救治的藏民太多,大家都沒有休息,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方醫生回憶,后來的幾天,越來越多的藏民聞訊從很遠的地方趕來,醫療隊從早上五六點開始,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才結束。“有一天晚上,方醫生已經睡下了,又有一名藏族老媽媽來到帳篷尋求幫助。方醫生毫無怨言地爬起來為她看病。”何榮花說,方醫生高度的敬業精神打動了所有人。
教鄉醫看病問診
方醫生每年來中國參與公益事業,不僅把目光放在以琳特殊兒童康復中心,還經常深入到基層農村。“15年來,中國城市具有了相當高的的醫療水平,但一些地區農村仍面臨醫療資源短缺的情況。”方醫生說,中國農村有很多鄉醫就是優勢,應該把這個優勢進一步發揮。
去年夏天,方醫生深入陜西富平縣,教鄉醫們如何看病問診。很多鄉醫們得知消息,一大早就騎自行車趕到縣城來聽課。為了大家方便,后來方醫生一行就驅車深入到每個鎮授課。鄉醫們看到方醫生來了,又專門邀請他到家里的診室坐診。
今年,方醫生仍將用接下來的3個月時間里,繼續為中國的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