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省媒體“守望河湖看安康”集中采訪活動報道
漢陰:堅持生態優先還一江碧波于民
□首席記者 原登榮
在安康市漢陰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河溝302條,如何保持河清水潔,近年來當地一直在積極探索。
2017年,漢陰縣開始實施河長制,將護河治河納入常態化管理機制,堅持生態優先,還一江碧波于民,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互動、全社會人人參與護河保水的良性工作格局。
朱鹮棲息觀音河水庫
鄺俊是觀音河水庫的巡邏河警,每周要來水庫巡邏兩次,確保水庫水質沒有污染發生。對于水庫環境的變化,他最有發言權。
“一年多前,水庫周邊村民還把生活垃圾往河道倒,一些釣魚的人也把食物包裝扔進水庫,導致水庫水質變差。”鄺俊說,現在通過加強巡邏和宣傳,水庫包裝垃圾等漂浮物基本消失。
作為安康市已建第二大水庫,觀音河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具防洪、供水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擔著漢陰縣7.8萬人安全飲水和全縣約2萬畝農田灌溉重任。
“環境好,百姓才放心。”觀音河鎮鎮長、責任河長李志鵬告訴記者,現在在水庫湖面已安裝了5處全天候監控攝像頭,這里除了護河員等主要責任人日常巡河外,還定期安排無人機和游艇進行監控,周邊居民每家每戶都配置了垃圾桶。
“如今的觀音河水庫,已有32只朱鹮在此長期棲息,水質長年穩定在達標標準。”李志鵬高興地說。
“民兵”常態化護河
漢陰縣城關鎮三元村位于縣城以南2公里,作為縣城重要的水源地,如何確保河水水質清潔至關重要。
5月30日上午,劉元和5位“民兵”像往常一樣身著迷彩服,在位于流經三元村的大木壩河邊巡河。
劉元說,巡河時如果發現有人洗衣服,就會制止并警告,對多次不聽勸告者將上報村委會,最高可罰款50元。“罰款不是目的,只是讓那些不自覺的人提高護河愛水意識。去年以來,在河邊洗衣服、倒垃圾的村民明顯減少。”
三元村村主任、巡河員陳忠秋說,去年實施河長制以來,村上組建由專業護河員、“民兵”和志愿者組成的百余人保潔隊,實現了全村河道維護全覆蓋。此外,還修建了4公里鋼絲圍欄、9處生態厭氧處理池、20公里污水收集管道等基礎設施。如今,生態文明以成為全體村民的共識。
“御源軍”參與河道管護
推進河湖長制不僅有政府力量,民間治水大軍也成為漢陰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2016年,針對全縣貧困人口多集中在南北山區,貧困戶多為中老年人,部分農戶缺乏環保意識等特點,安康市博元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元江創建了博元公益,并提出了“讓貧困戶以河道清掃的方式參與環保,為他們發一份工資”的設想。
如今,博元公益在觀音河流域的7個村莊分別選擇5至7名貧困人員,讓他們從事河道保潔工作,公司定期考核,每月發放工資1000元,并授予他們“御源軍”稱號。
“打掃河道、撿拾垃圾、保護水源地環境是‘御源軍’每天的工作任務。工作結束后,他們還可以在附近打零工,不耽誤做農活,也不影響照顧家庭。”張元江說,現在觀音河上游河道已基本實現零垃圾。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