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斌
村級集體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有效載體。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為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產業興旺是振興鄉村的重點和前提。在現階段實現產業興旺,最根本的是要在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以提高小農戶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為方向,大力培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將分散經營的農戶有機組織起來,發展優勢產業,有序科學生產,構建具有現代特質的農村生產、經營體系,開啟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
從近年來的探索實踐看,凡是村級集體經濟發達的地方,農村發展就繁榮興盛,村級治理就心齊勁足,鄉村振興就蹄疾步穩。由此可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用明顯、意義重大。但通過調查,當前村級集體經濟在農村基層還十分薄弱,培育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催生集體經濟的有效資源不足。絕大部分村集體占有的資源十分有限,加之人才不濟,無力發展,大多數村級經濟呈現“空殼化”。
二是支撐集體經濟的產業選擇盲目。部分集體經濟組織在項目選擇上,信息不暢,盲目生產,存在產能過剩隱患。
三是規范集體經濟的監督管理缺失。部分村級集體經濟法人結構不完善,內控制約不嚴謹,外部監管不規范,存在體系短缺、持續不保的問題。
四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思想顧慮較大。在現有的家庭分散經營模式下,發展集體經濟,基層干部怕搞不好擔責任,畏難思想嚴重;群眾怕分配不公平、投入“打水漂”,發展信心不足。為此,必須深化改革,強化培育,嚴格監管,規范運營,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鄉村振興動能。
如何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通過分析思考,形成了一些粗淺建議:
一是加強領導,解決思想僵化、機制不暢的問題。要廣泛宣傳國家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入進行股權合作、經營治理、產業選擇等培訓,讓干部群眾明白發展集體經濟是國家政策、大勢所趨。要及時成立各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機構,制定關于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發展規劃和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組織形式、發展類型、法人治理和監管主體等根本問題,形成權責明晰、運行順暢、經營靈活、管理有效的體制機制。還要靠實具體責任,明確村級集體經濟的主管部門,完善年度目標責任考評體系,將成效納入各級干部任期目標范圍。
二是從改革上強深化,解決資源匱乏、活力不足的問題。要盤活現有資源。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對四荒地、老校舍等集體存量資源,通過平整復墾、改造翻新等方式,轉化為集體有價資產。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戶閑置的土地、林地、房產和民間工藝等資源通過折股量化方式,整合使用,形成集體發展的有效資源。要引進外部資源,積極參與市場,有效占有資源,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動能。要有效整合產業提升、科技推廣、金融支持、基礎配套等扶持政策,不斷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三是從孵化上強培育,解決龍頭薄弱、引領不夠的問題。要培養帶頭人,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形成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村級領導力量。制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政策,通過設立扶持資金、建設孵化園區、提供技術服務等方式,實施人才回鄉工程,培育集體經濟發展的帶動先鋒。要選準好項目。立足資源稟賦,著眼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前瞻需求,通過政府聘請專家提供決策咨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庫等方式,引導發展多類型集體經濟,推動多元發展。要精心包裝項目,通過建立網絡招商平臺、外出專題推介等方式,吸引更多投資方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實現合作共贏。同時,積極推行村域聯合、國企帶動等合作模式,實現相鄰村、不同經濟體的協作發展,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競爭力。
四是從監管上強規范,解決體系短缺、持續不保的問題。要細化章程規定,組織入股群眾,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章程進行進一步細化完善,理出操作辦法,健全內控機構,定出運營規則。要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一步健全理事會、監事會等決策運營機構,構建科學規范、獨立運營的經營管理體系。以縣為單位,建立統一的村級集體經濟監管服務平臺,盡力消減運營風險,確保健康發展和永續推進。
五是從扶持上強投入,解決多元分散、成效不顯的問題。以打造示范突破為方向,對確定的示范村集中資源,從基礎配套、融資保障、規范監管、環境整治、文明治理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增添外力,培育內能,打造一批有帶動性的示范典型。增強扶持成效,不斷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形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力爭早日建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新型農村。
(作者系太白縣政協主席)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