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德蓮
為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白河縣政協于近期組織了一次三產融合專題考察調研,現根據考察調研情況,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近年來,白河縣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承載,一批具有綠色生態優勢的農業產業呈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態勢,為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縣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結合白河實際,提出了“要集中謀劃立縣之業、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為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白河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和優勢。一是政策環境好。中央和省市已經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攻方向,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二是生態優勢好。白河縣地處秦巴山區,是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優良,又屬于富硒區域,無論是發展農產品加工,還是發展鄉村旅游,有機品牌優勢和自然生態優勢十分明顯。三是產業基礎好。經過多年的發展,白河縣農業產業初具規模和特色,發展農產品加工和三產服務業具備較好基礎。特別是白河木瓜、白河茶葉、油用牡丹等產業在全市都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完全能夠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產業,可依托這些產業,選擇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發展與之相關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徑、創造新經驗。
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白河屬于山區農業縣,應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著重扶持培育一批既有綠色生態的農業園區,又有特色產品精深加工的工廠車間,還能帶動以旅游購物、康養休閑為重點的服務業發展的龍頭示范企業。
結合白河實際,經過充分調研,我認為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統籌謀劃,出臺支持政策。按照農、工、商融合互動的思路,制定出臺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明確推動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目標定位、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扎實推進基地建設、業主選擇、人才引進、品牌塑造、市場營銷等重點任務的落實,激發市場主體推進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優勢資源轉化增值。
二是夯實產業基礎,培育龍頭企業。把賦予農業生態、休閑、觀光、文化傳承、教育體驗等功能作為拓寬農業發展空間的有效手段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主攻方向。依托農業產業基礎,培育一批規模化、規范化現代農業園區,并以此為基礎,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生態旅游、休閑購物、健康養老、民俗體驗等三產服務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的無縫對接、有機融合。把市場主體培育作為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引導和扶持,以工業反哺農業、帶動三產服務業,努力培育一批有規模、有實力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企業。
三是狠抓示范帶動,打造特色品牌。可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行業和地域先行先試、率先破題,建成一批產業特色小鎮、特色示范企業,如:可結合中廠副中心規劃建設、天裕木瓜收購重組等機遇,科學規劃、準確定位、高起點、高標準推進“中廠木瓜小鎮”建設;利用卡子鎮茶旅融合基礎較好、陳莊社區統籌城鄉試點等優勢條件推進“卡子茶葉小鎮”建設;依托歌風流域自然生態、茶園基地和“歌風春燕”基礎和品牌優勢,打造“宋家茶旅小鎮”等等。注重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圍繞“白河木瓜”等特色產業,利用“原產地保護”“地理標志產品”等優勢,實施品牌化戰略,彰顯白河的地域特色。
四是創新推進舉措,破除瓶頸制約。積極拓寬融資渠道,設法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資金難題。實施“營商環境提升年”“招商引資突破年”,選擇一批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增強企業實力,提高企業對一產和三產的帶動能力。通過設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金等辦法,支持龍頭示范企業的融合發展。加大扶貧和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對涉農資金統籌管理、集中投放、捆綁使用,改變“撒胡椒面”的扶持方式,扭轉政策資源“碎片化”的困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解決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加強創業帶頭人的培養力度,將市場主體負責人培養成懂行的專業人才。用足用活“三變”改革政策,讓農民參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分享農村改革紅利。
(作者系白河縣政協主席)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