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貞
農村“三變”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喚醒鄉村沉睡的資源性資產,促進土地、資本、技術、管理、市場等各類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社會轉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農民思想觀念保守、資金入股推進難、農民受益渠道單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未轉股等現實問題。
為搞好這場改革,特提出建議:
一、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逐步轉變農民思想觀念。通過發揮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在技術、管理、銷售等方面的示范作用,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效果,引導農民主動參與“三變”改革。
二、著力化解改革風險,消除農民后顧之憂。農民謹小慎微,唯恐在改革中受損,部分地方“三變”工作推進力度不大,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民“輸不起”,抵御風險能力太弱。保險行業可依據市場規律研究推出相應投保項目,政府通過出資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降低改革風險,解決農民后顧之憂。招商、審計、扶貧等部門要加強對“三變”改革引進項目的審核力度,弄清投資主體的實力、規模等背景因素,選準選優投資項目,研判風險,防控危機,杜絕傷農事件發生,影響改革進程。
三、土地流轉大力實施,“三變”改革穩妥推進。立足實際,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從土地流轉入手,穩步推進“三變”改革。農民將土地流轉后每年按面積收取租金,閑余時間打工賺錢,收入穩定可靠有保障,這種大眾化的變革方式農民普遍接受,可大力推廣實施。進一步可將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折變入股參與分紅,用財氣引導入股膽氣。
四、完善“三變”投入體制機制,確保受益主體為農民。為推動項目快速發展,早日做大做強,地方財政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部分投入可做為項目建設的一部分入股,以確保國家投入保值增收,直接受益主體始終為村級集體經濟和廣大農民。
(作者系岐山縣政協干部)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