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投身強國建設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盟民進教育界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在陜西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指明前進方向,凝聚奮進力量。大家表示,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職盡責,更好地支持和參與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和發展實踐,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貢獻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民盟陜西省委會生態專委會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上官周平表示,要緊扣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與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使命,立足西北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實踐主戰場,進一步加強涉農人才的培養機制。針對旱區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大現實需求,要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深入開展實地調查研究與理論建構,聚焦關鍵領域精準建言,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貫通創新鏈、人才鏈與教育鏈中的重要作用。”省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楊德興表示,要進一步強化科研項目的“練兵場”作用,通過建立高校—院所—企業人才流動機制,實現人才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中的多維成長,以“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擔當,為中國式現代化鍛造更多“頂梁柱”式戰略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聚焦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德育貫穿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全過程。
“秦腔文化的根脈在民間,未來在青年。只有抓好基層教育,增強青少年對秦腔對中國戲曲的歸屬感,不斷筑牢文化認同根基,才能讓秦腔文化、戲曲文化走得更遠。”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民盟陜西省委會文化藝術團副團長、西安三意社副社長楊升娟表示,將積極推動戲曲文化走進大眾、走進校園,將基礎學科和中國戲曲美學教育相結合,著力打造研學基地,筑牢青年文化自信基石。
民進陜西省委會教育專委會副主任、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校長徐雄表示,在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建設中,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用好科技特色優勢,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能力,努力探索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的發現和培養機制,采取更高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教授陳軍說,西遷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寶貴財富,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在日常教學中,將堅持把西遷精神融入課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激勵他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他表示,將積極參與教育改革,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輸出更多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對我們的激勵與鞭策。”民盟西安財經大學委員會主委、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寧澤逵說,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首要的是充分發揮教育對科技和人才支撐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努力辦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作為民盟盟員,要扎實調查研究,主動探索實踐,積極建言獻策,用實際行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我深受鼓舞。”民進西安交通大學委員會主委、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中心主任高祿梅表示,將緊緊圍繞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目標,搭建好西安交大基礎學科與學科交叉創新支撐平臺等公共平臺,高度集成、廣泛共享,推動高端儀器設備研用一體化創新,不斷提升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平臺對學校科研的支撐能力,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國內最優的學科創新支撐中心,為“雙一流”建設和學科創新貢獻力量。
“自主創新依賴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要依靠教育來培養。”省政協委員、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宋立軍表示,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將積極構建課程教學內容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相銜接、教學過程與能源勘探生產過程相對接、人才培養與能源產業需求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產教融合、科教融通合作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縱向貫通和橫向融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眼現代化需求,適應人口結構變化,統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統籌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
民進陜西企業家聯誼會會長、西安新紀元技工學校校長李東霖表示,職業院校應探索契合產業需求的專業設置,借助數字化教學平臺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構建“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場景,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推動學校與區域龍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強化“訂單式”培養模式,讓技能人才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各界導報報道組)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