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展望未來,誰能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就能站到發展的風口上,誰能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我們要緊緊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攻堅克難,與時俱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不斷前進!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科技創新,關鍵在人。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良禽擇木而棲。要想方設法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為引進人才提供平臺、項目、政策、利益,必須把培養和集聚大批高端人才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當務之急,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只有讓科技人員有了激情、動力、自信和擔當,科技創新才會充滿活力,才會實現由科技創新大國向科技創新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和廣度,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
掌握核心技術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以往那種“輕研發、重應用的拿來主義”雖能獲取短期利潤,卻難以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要想真正成為現代化強國,自主創新是必由之路,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越。我們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掌控核心技術在創新發展上主導權。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推動更多領域核心技術實現由“跟跑”向“領跑”轉變。讓創新成果充分涌現、創新活力充分迸發,為創新發展發揮更大支撐作用。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以“科技夢”助推“中國夢”的實現。站在新起點,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實現“中國夢”離不開“科技夢”的助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我們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我們要積極貢獻中國智慧,著力推動構建人命運共同體,把科技創新擺在至關重要的戰略位置,吹響以科技創新強國助推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時代號角,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時代,在科技創新攻堅克難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份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乘著科技創新的浩蕩東風,我們要用奮力拼搏、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跑出中國科技創新的“加速度”,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凝聚團結拼搏的力量,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為努力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不懈奮斗。(賀珍)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