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欣怡
如何進一步提升我省農村養老工作,提高農村老人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6月29日,省政協召開“加強我省農村養老工作”月度協商座談會。與會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相關行業代表和政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協商交流,暢談意見建議。
創新農村養老服務模式
省政協委員、西安市僑聯主席李繼紅說:“加強我省農村養老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而不創新。”應加快構建智慧(智能)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形成養老服務新模式。
她建議,要圍繞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依托12349全國民政信息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整合醫療、通信、金融、家政、醫藥、商品等社會資源,建立市、區(縣)、鎮(街)、社區(村)四級聯網的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為更多農村老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周到的居家養老服務。
李繼紅的發言得到了省政協委員、省僑聯名譽主席萬長青的認同。他表示,應探索實現各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老人、產品、服務供應商之間的信息和數據交換,加快建立四級聯網的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強化機構間的聯系,提高城市和農村老年人服務體驗的滿意度。
省政協委員、陜西正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艾耀先認為,提升12349信息平臺功能,加快建立12349居家養老服務系統,運用電子地圖、GPS等移動互聯網技術,可為更多農村留守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優質、可靠的服務。
大力弘揚孝道文化
針對目前我省農村養老存在的傳統家庭觀念弱化、農村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功能不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隊伍總體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省政協委員、西安航天建設監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楊遠說:“家庭養老是當前中國使用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但從現實社會和調查情況看,家庭養老已不能承擔所有的養老任務。”她認為,農村家庭大多有一至兩個子女,隨著大批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如今在中國農村出現的“空巢老人”現象日趨普遍。
她建議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子女孝道文化,各縣市可通過集中展示“孝道”文化中的先進典型,建立起一套能夠激發優秀標桿與典型人物不斷涌現的榮譽激勵體系。用情感吸引,用榜樣牽引,從而引導農村年輕人從思想上把“要我盡孝”轉化成行動中的“我要盡孝”。
省政協委員、省僑聯常委彭紅認為,應建立農村養老看護“志愿服務檔案”。通過“志愿服務檔案”的方式,與省衛生計生委和教育廳聯合協調,派遣各衛校、護校的應屆畢業生到各縣市養老福利機構實習,并根據其在實習期間的表現給予編制、升職、評優方面的優先權。
省政協委員、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黨委書記葉利生表示,我省應盡快出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優惠政策,建議將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結合,增強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課程培養,破解我省農村養老服務隊伍匱乏的難題。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