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業,村民致富,都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土地效益。近年來,西安市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探索出以藍田縣董嶺村、長安區上王村等為代表的具有西安特色的“三變”改革新路徑。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冶家臺村,農村產改盤活了土地資源,吸引了社會資本參與,也形成了一股城鄉統籌發展的合力。
通過產改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冶家臺村位于渭城街道辦事處最東邊,現有200戶827人,土地面積為1091.83畝,主導產業是種植業和勞務輸出。2018年,冶家臺村啟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村委會、監委會成員和群眾代表為主體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小組,先后實施清產核資、身份界定、股權量化等各項工作。
2018年4月25日起,冶家臺村通過摸底調查、張榜公示、民主決議、確認登記等程序,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工作。具體做法是,按照“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綜合考慮村民的戶籍關系、土地承包關系、收益分配關系等,保護出嫁女、入贅男、在校大學生、現役義務兵、兒童等群體的權益,編制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花名冊,建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制。
農村產改,關鍵在厘清資產狀況,建立經濟組織。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通過改革,我市許多村莊完成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轉變,使更多想種地、會種地的人有機會參與土地流轉,開展規模化經營,實現增收致富。
2018年,冶家臺村通過資產丈量、賬務核查、張榜公示、民主決議、確認登記等程序,對村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分類登記并建立臺賬。7月24日,冶家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經清產核資,村經營性資產凈值為64.32萬元,非經營性資產凈值208.28萬元,資源性資產(土地)1091.83畝。
合作社依托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對集體經營性資產進行折股量化后,由村代表討論決定股權設置。村經營性資產凈值折股1181股,544.60元一股,其中村民持有人口股827股,村民委員會持有354股作為集體股,穩步推進產業發展。”冶家臺村相關負責人楊小紅說,冶家臺村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肥沃,水利設施齊全,是渠井雙保險灌區,也是生產優質葡萄的最佳區。合作社依托上述區位優勢,將村民承包地通過流轉集中起來,打造了冶家臺村葡萄產業園,開展特色采摘。
冶家臺村合作社運營模式大致如此:村民把地出租給合作社,可以獲得地租收入;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可以優先在葡萄產業園打工,還可以外出務工增加收入;花木公司租地851畝,每畝每年1170元;葡萄園70畝, 2017年開始掛果,收入達80萬元,年用工2000人次,每人每天100元。2018年,二期建設開始,計劃4年收回成本,村民就可分紅。
改革才能帶來紅利。農村改革一方面有利于自身集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近年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已成為西安市農業轉型升級的“先頭部隊”。隨著休閑農業提升年活動和第三批休閑農業示范園認定工作開展,農業三產融合發展勢頭迅猛。
“目前我們依托葡萄特色采摘和農家樂(已建成12家),村民足不出戶享受產業性收入,有勞動能力的就近務工有工資收益,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楊小紅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產改政策,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著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更多突破,盤活利用好農村資產資源,進一步推動群眾增收、村莊發展。(張楚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