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鵬 文/圖
5月14日早晨9點,位于西安市辛家廟玄武路的強森社區診所迎來30多位前來體檢的居民。前來體檢的人紛紛對家門口的診所給予高度評價:“以前以為家門口的診所只能打針輸液,沒想到這家診所還能做心電圖、驗血和內科檢查。”
2014年,何海洋在西安開設第一家強森社區醫療診所,立足社區,著力打造圍繞社區的“15分鐘便診生活圈”,短短幾年已經增長到20多家,成為社區醫療服務的有力補充。
家門口的“星級醫院”
生活在西安的不少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就醫體驗:身體有些不舒服想去醫院,但想著三甲醫院里長長的隊伍就頭疼,去周邊社區不是找不到可信賴的醫院,就是壓根找不到。家住在西安浐灞半島的趙先生就有深刻體會。
“小診所不敢去,大醫院路太遠。”56歲的趙先生說,整個浐灞半島大概有居民七八萬人,但是周邊最近的三甲醫院也要十幾公里。
5月14日,記者來到位于浐灞半島的強森社區醫院。干凈整潔的就醫環境首先給人良好的印象,室內布置的蒂芙尼藍色給人安靜祥和的感覺,一進門醫務人員會熱情地打招呼,詢問有什么可以提供幫助。
在兒童輸液室,奶奶張姝萍陪5歲的外孫女打針。外孫女彤彤因為前一晚高燒,晚上10點多來醫院就診,暖心的服務首先打消了張姝萍的顧慮。經過診斷,彤彤患肺炎需要輸液治療。“我是第一次來這家醫院,不僅環境好服務好,醫生也很專業。”張姝萍評價社區醫院一點不輸三甲大醫院。
補足基層醫療短板
在這家社區醫院,記者觀察發現開設有內科、外科、兒科、婦科和中醫門診,具有放射科、檢驗科、藥房和住院部。強森浐灞社區醫院護士長陳玉玲對內負責具體業務,對外則是醫院的項目經理,需要負責整個社區醫院的運營管理。
陳玉玲介紹,強森社區醫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與以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全不同,一般的心電圖、血常規等簡單檢查都可以在這里實現。醫院的醫生大多是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有多年從醫經驗。患者不僅可以網上預約就診,還可以對醫生直接評價,而醫生的績效工資中,很大一部分就與患者評價相關。
如果大家身邊都有可以信賴的社區醫院,誰還愿意往大醫院跑?社區醫療的需求量毋庸置疑。陜西強森社區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何海洋說:“和傳統的社區醫院相比,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現代化管理,患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就診體驗。”
夯實分級診療基礎
“中國二三線城市醫療需求嚴重不匹配。”何海洋認為,北上廣深醫療資源非常充沛,但是像西安這樣的城市,公共社區服務中心更多承擔了預防接種免疫工作,所以人們遇到病痛首先涌入三甲醫院,小病求醫的現象又造成患者看病難問題和醫療資源的浪費。
“基層首診、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何海洋用這幾個詞來分析就醫難題。他認為,基礎醫療(社區)才應該成為線下醫療的重要入口,以社區為目標,以家庭為單位,以老人、兒童、婦女為診療重點,為他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治和家庭醫生服務。這樣不但能讓醫療資源分配更加均衡,也能切實解決我國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普通疾病通過社區醫療解決,三甲醫院花費更多精力去攻克疑難雜癥和進行學術研究。”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