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鵬
社保費關系到企業負擔和公眾切身利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部署,今年5月1日起,社保降費的相關措施正式落地。
據悉,此次調整降低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包括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以下簡稱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最受老百姓關注。有人擔心,此次社保降費后到手的養老金還能否有保障?為此記者采訪了西安交通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思鋒。他表示,國家有能力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而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還將繼續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2015年以來,我國已先后5次降低或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涉及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預計2015年到今年4月30日現行階段性降費率政策執行期滿,共可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近5000億元。張思鋒說,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是為了進一步減輕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
有人擔心社保降費后,老百姓到手的養老金也會大打折扣,張思鋒并不認同。“有人預測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余,這個判斷是精算出來的。精算是跟保險相關的,但是社會保險不是保險,社會保險是一種國家制度,只是用了保險的形式。”張思鋒分析說,保險和社會保險不一樣,保險的標的是一個確定的金額,不考慮物價上漲的因素;社會保險保的是基本生活,基本生活標準是要隨著物價上漲來進行調整的,不是一個固定的數,“所以精算對社會保險來講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因為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實際上是精算算不出來的”。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積極、綜合、科學的應對措施,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張思鋒補充說,降費的目的是讓制度更完善,包括完善社會保險的征繳體制,強化征繳力度,促進全國統籌,讓社會保險基金有更多的結余,進而最大限度地達到社會保險自我平衡、自我運轉的功能。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