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單位GDP能耗高于國內經濟發達地區,也遠高于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陜鼓能夠通過全系統能耗的持續下降、資產結構的不斷優化、頂級生態圈構建以及先進的金融方案,助力陜西新舊動能轉換,及打造生態陜西,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說。
陜鼓集團是有著50年能量轉換領域技術優勢的產業多元化、國際化的智慧綠色能源企業,中國工業領域的排頭兵。同時作為陜西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創新中心,近年來,陜鼓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超過8%,其主導產品曾六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陜鼓自主研制的軸流壓縮機獲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開發的大型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TRT)、空分、管線壓縮機等多項節能環保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陜鼓冶金余熱余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BPRT、SHRT應用技術榮獲國際“十大節能技術和十大節能實踐”獎。多年來,陜鼓研制的能量回收機組總功率累計已超16GW,接近于4/5個三峽裝機容量,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綠效應”。
面對新常態,陜鼓緊跟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節能環保政策趨勢要求,對市場需求進行深入分析,通過頂層設計、系統思維、統籌規劃,構建了“專業化+一體化”的“能源互聯島”智慧綠色系統解決方案。
“傳統的能源供給方案相互分離,各自為政,而‘能源互聯島’技術和系統方案將園區內的冷、熱、電、風、水、廢與安保、消防、環境監測等統一規劃和管理,實現土地、設備、功能及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綜合智能化管理,以最低成本創造最大價值,實現能源消費本地化、提高產能端高效梯級利用、提高能源綜合使用效率及減少排放,實現土地集約、功能集約、設備集約和運營集約。”李宏安說。
為實踐能源互聯島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陜鼓在臨潼制造園區投資建成首個能源系統“九聯供”的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投運以來,能耗大幅下降,2017年萬元產值能耗為14.99千克標煤/萬元,2018年萬元產值能耗已降為9.06千克標煤/萬元,實現了工業園區能源規劃及綜合利用“綠效應”。
陜鼓聚焦分布式能源實現智慧綠色發展的國企擔當,正成為一支助力生態陜西建設,實現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軍”。據了解,2018年以來,陜鼓積極踐行省委省政府“五新”戰略,強化國企政治擔當,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等各項工作,深化黨建工作的統領作用,創新性地提出并開展企業黨建“五個面向”,以黨建促經營,以黨建促發展。陜鼓緊扣分布式能源新產業發展主線,確立了“戰略文化引領;市場開拓為綱;能力建設為基;打造一機兩翼;實現千億市值”的新時代發展總路徑,通過創新驅動構筑技術新高地,搶占制高點,培育新動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戰略轉型,激活發展新活力,實現了經營質量和效益的全面穩步提升。
截至2018年底,陜鼓集團工業服務+能源基礎設施運營板塊訂貨占銷售訂貨比重已達79.9%;實現銷售訂貨同比增長86.60%,企業駛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當前,陜西單位GDP能耗較高,通過綠色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為陜西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李宏安表示,陜鼓將攜能源互聯島系統解決方案,進行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不斷優化,幫助客戶優化資產結構,通過打造萬億級平臺和生態圈,結合綠色金融方案,實現經濟發展能耗和成本下降。
如今的陜鼓,正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在扎實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追趕超越目標要求中,立足“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的戰略目標,持續深化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發動機,以“智能制造和資本金融”為兩翼的“一機兩翼”戰略舉措,激發創新發展的綠動能,夯實企業分布式能源核心競爭力,用“陜鼓智慧”助力生態陜西建設,為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
《各界導報》 2019年01月29日 第4243期 第3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