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全國首個共有產權養老社區,北京樂成恭和家園正式運營一周年。運營一年來,這一養老新模式運行情況如何?又能否為老人帶來更多獲得感?記者采訪恭和家園養老社區,看看“共有產權”養老模式和一般的養老地產有什么區別,聽聽入住的老年人對這里的看法。
老年生活“有朋友,有奔頭”
穿上華麗的禮服,戴上神秘的面具,拿上高雅的紅酒杯,去年12月29日晚,一場別開生面的假面舞會在恭和家園展開,這次舞會的主角不是追求時尚的年輕人,而是頤養天年的老年人。除了新年化裝舞會這類活動,恭和家園老人每月可以參加類似合唱團、手工、詩歌、書畫、舞蹈等各類主題活動多達100多場。
“恭和家園和其他養老院最大的差異在于,長輩們行動有自由,生活有尊嚴,老人在這里可以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和社交的快樂”。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恭和家園這種居家養老社區模式為老人提供了一個專屬平臺,讓老人們可以組織自己想組織的各種活動和社交圈。
養老和資產升值雙豐收
恭和家園養老社區是北京市首個、全國唯一一個有產權的居家養老試點社區,可以提供餐飲、娛樂、醫護等一站式服務,獲得產權后,可以與普通商品房一樣出租、出售。
據北京市民政局介紹,該局與北京市住建委聯合印發《共有產權養老服務設施試點方案》,支持有關企業利用朝陽區雙橋地區的恭和家園養老設施建設用地,探索共有產權養老服務設施模式。這種模式即“居室分割定向出售、公共服務空間持有經營、限齡人群居住”,將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融合起來。
按照這種模式,養老居室由養老服務企業與符合條件的購買者分別按5%、95%的份額共同持有,限定60歲以上老年人居住。購房后,入住的老年人可以享受由企業提供的配套醫療、護理、餐飲等公共服務。
讓企業更專注養老服務
為什么要推行共有產權的養老設施試點?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共有產權既減少了進入養老服務市場的企業的“重資本”壓力,又使入住老人能夠擁有自己的一份房產,實現“在世有房產,離世有遺產”。
“重資本的壓力使很多企業在養老服務業市場化進程中處于觀望狀態,也制約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恭和養老中心40%的公共面積由企業完全持有,對于每一個居室,購買人持有95%的產權,企業持有5%的產權。這樣就減輕了養老企業的負擔,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于后續的養老服務。
同時,為確保房屋的養老服務性質,防止投機炒作風險,本市推出的試點方案不僅規定了購買人的資格審核,對入住人的資格也有嚴格限制:每個養老居室內必須有一位年滿60歲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并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且不論今后房屋是轉讓或出租,都必須保證入住的是60歲以上的老人。
(《北京日報》《新京報》)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