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號角全面吹響,全黨全社會迅速行動起來,資金、人力、技術紛紛投向農村。農村改革扎實穩步推進,農業生產更綠色高效,農村人居環境正向更宜居改善,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
如何更好地推進榆林美麗鄉村建設,讓鄉村真正實現振興?在今年榆林市兩會上,王斌、高海清委員為榆林鄉村振興“把脈開方”。
王斌:鄉村振興要走高品質發展路子
政協委員王斌。
近年來,榆林圍繞實施美麗富裕文明幸福新農村建設,打贏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攻堅戰。但在榆林市政協委員王斌看來,目前,榆林在產業發展、村容村貌建設、公共事業等規劃不到位或與實際脫節,部分基層干部群眾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主體意識模糊,存在“等、靠、要”等依賴思想,嚴重阻礙了鄉村振興發展步伐。
他認為,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農村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在榆林一些鄉村,農民群眾希望能根治村容村貌臟亂差現狀的需求非常迫切。
如何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王斌建議,要以產業引領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打好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殲滅戰;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打造一條田野風光、培育農產品品牌、發展民宿旅游等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子;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建設,強化責任落實,可劃分公共責任農戶責任區,加大宣傳力度,推動鄉村環境整治,不斷倡導良好的村風民風。
高海清:鄉村振興要實現資本下鄉
政協委員高海清。
在過去新農村建設中,有一些現象,一些地方政府直接砸錢建設示范村,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卻造成農民虧本、資源浪費。
“鄉村的貧窮不是物質的貧窮,而是貨幣的貧窮,資源沒有資本化,再勤勞的勞動也不能致富。”榆林市政協委員、榆林學院教授認為,資本進不去的地方,就是不能帶來財富和繁榮的地方,就是資金和人才流失的地方,雖然在基層實踐中,政府選派有大學生村官、扶貧駐村工作隊,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個發展趨勢。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關鍵要加快清除阻礙城市要素下鄉的各種阻礙。”高海清認為,沒有鄉村各種要素進城就沒有城市的繁榮,同樣沒有城市各種要素,下鄉就無法實現鄉村的真正振興。鄉村要實現振興,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邏輯,其中資本下鄉是現實重要途徑。
“農村資本存在的問題,從調研實際看,農村金融失血嚴重、貸款難貸款貴、保險弱,始終是制約農民創業發展的首要要因素。”高海清建議,要進一步推動鄉村資源的資產化,賦予土地價值的市場實現能力,實現與現代經濟的發展方式引領鄉村傳統產業變革。加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基金,健全財政資金監管體制,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率,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推動農村金融回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
記者 李榮 高三寶 王科 文/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