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發展榆林特色現代化農業 ——委員問診榆林農業“短板”

2019-02-25 20:02:34  來源:各界新聞網  


[摘要]如何利用“互聯網+”助力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的質量和綜合效益,走出一條富有榆林特色的農業現代化路子?今年榆林市兩會上,多位委員就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齊獻計。...

  農業發展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而農業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如何利用“互聯網+”助力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的質量和綜合效益,走出一條富有榆林特色的農業現代化路子?今年榆林市兩會上,多位委員就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齊獻計。

馮學付委員:“互聯網+農業”助力農業現代化
                                                                                                                    政協委員馮學付。

  “隨著榆林經濟的高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積聚了豐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基礎,但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方式業也制約了榆林現代農業發展。”馮學付委員認為,“互聯網+農業”有利于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等,為農業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正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

  如何推進榆林“互聯網+農業”健康發展?馮學付表示,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榆林市“互聯網+農業”發展戰略,完善農村信息化平臺和服務中心,提高網絡信息服務水平,不斷強化現代農業大數據應用服務。

  如何利用“互聯網+”,助力農業產業化?馮學付建議,要建立農業物聯網智慧系統,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儲存等環節互聯網化,構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以便及時監管農產品產品認證、產地準出等信息。構建農業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提高重大農業科研基礎設施、科研數據、科研人才等資源共享水平,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李云平委員: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政協委員李云平。

  “從總體看,榆林的農業基礎還很薄弱,特別是基層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導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慢、生產效益低,制約榆林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轉變。”李云平委員表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是實現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根本在科技,關鍵是人才。李云平以榆林舉例說,目前,全市現有農技人員1923人,40歲以上的占58%,30歲以下的僅占10%,高級、中級、初級及以下職稱比例為14:34:52,本科和大專學歷占比較大,70%左右為非涉農農業,有的涉農學歷通過后續教育取得,實際指導服務能力較弱。市縣鄉平均擁有的農技人員結構比例為150:25:1,呈明顯的倒“金字塔”結構,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李云平建議,要以政府為主導,設立“農業科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農業科技人才培訓培養、輸入引進、獎勵資助等,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建設農業科技人才培育培訓基地,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不斷提高農業科技人才到基層干事創業的待遇,確保農業科技隊伍出人才、引得來、用得上、留得住。

李鵬委員: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政協委員李鵬。

  近年來,榆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不斷壯大,農業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7645個,家庭農場種植規模100畝以上的達12059個,土地流轉面積達197.5萬畝,均居陜西省第一位。

  “雖然榆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由于新型農業經營水平低,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需求。”李鵬委員認為,目前,榆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較低,輻射帶動能力弱,規模經營效益未能充分顯現,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難以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李鵬建議,全面建設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的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引導農戶以生產要素入股,積極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讓農戶與現代農業主體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生產轉化為專業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李鵬表示,

  要積極引導農機人員帶科技成果進村入戶,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

  記者 李榮 高三寶 王科 文/圖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榆林 特色 現代化農業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惠来县| 楚雄市| 沐川县| 伊通| 阿荣旗| 张北县| 博野县| 汝州市| 施秉县| 绿春县| 新闻| 伊吾县| 台湾省| 北海市| 上思县| 达拉特旗| 庄河市| 读书| 东源县| 柳河县| 丹巴县| 勐海县| 浪卡子县| 泸定县| 西青区| 耒阳市| 乌什县| 五莲县| 会理县| 仁寿县| 安义县| 曲水县| 陈巴尔虎旗| 阿拉善右旗| 民丰县| 阳原县| 罗山县| 星座| 太康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