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海云 來昌榮 雷文姣 袁相龍)4月9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兩周年改革創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省圖書館召開,省自貿辦副主任王剛就陜西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年來改革創新成果進行通報。
據了解,截至2019年3月底,自貿區新增注冊市場主體40694戶,新增注冊資本6024.32億元。2018年全年, 陜西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2649.79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3513.78 億元的75.41%,其中,進口1090.56億元,占全省進口總額的75.99%,出口1559.23億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75.01%。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兩年來,自貿試驗區通過改革創新舉措,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促進各類要素流通集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對全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凸顯:實現了261項省級行政管理事項下放(委托)至自貿試驗區辦理。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100項改革任務在自貿試驗區全面推開。持續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各功能區分別設立行政審批、市場監管專門機構,建立“一枚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政府管理新限式。創新稅收服務,建立容缺受理機制;與螞蟻金服、 騰訊等力展合作,建立了網上辦、自助辦、大廳辦手機辦等多元化辦員渠道,讓納稅人少跑路。
著力優化服務平臺 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為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省自貿區全面落實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行外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套表格一口辦理”;建立企業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不斷拓展國際貿易“單 窗口”功能,企業覆蓋率由上年的30%提升到80%以上,報關報檢等主要功能覆蓋率達到100%。創新跨境直購進口分段監管模式,簡化跨境電商出口商品歸類,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加快金融服務創新 發展自貿區文化金融
全面落實金融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36條措施,金融業態聚集效應初步顯現。2018年全省新增23 家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全部落戶自貿試驗區,灞柳基金小鎮新吸引80家基金企業入駐,累計達到270家。通過“資本金用途“"股權投資類理過產品的創新,有效滿足重點文化類企業融資需求,推動自貿試驗區文化金融發展。自貿試驗區成功”獲批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成為全國第6個也是西北地區唯一參與該試點的地區,6家銀行為企業辦理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業務31筆,累計支付金額14.63億元。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深入開展經濟文化交流
著力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運輸走廊建設,創新企業合作模式,完善合作交流平臺。截至目前,國際航線達到67條;全貨運航線達到19條。2018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30萬噸,同比增長20%,增幅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中歐班列(西安)開行1235列、運送貨物120.2萬噸、貨值17.2億美元, 實際開行量、貨運量、重載率均居全國第一。中俄絲路創新園的“一園兩地”模式正式運轉并入選陜西“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十大成果。不斷完善農 業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加快建設楊凌國際農業科技創新港,吸引中美、中荷,中日等20余家國際合作研究機構和10余家企業入駐。
打造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平臺,聯合38個國家(地區)151所大學組成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立絲綢之路職教聯盟。2018年在陜留學生人數達到12816人,較上年增長9.9%。在自貿試驗區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旅游+研學”“旅游+養生”等旅游產業新業態逐步形成,加強中醫藥交流合作基地建設,先后與匈牙利、波蘭、澳大利亞等國的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或備忘錄,目前已培訓外國中醫短訓生100名,培育國際型針灸推拿學專業人才492名,招收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的128名全日制留學生學習研究中醫藥學。
積極組織交流合作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落實《利用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平臺,推動西部大開發、實現聯動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組織開展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推介交流活動,向西北四省推薦45項創新實踐案例,秦漢新城功能區與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市、中譯語通科技(陜西)有限公司與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地區協同開放、創新發展。在2018年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期間,與西北4省區聯合開展自貿試驗區項目推介活動,在電子、新能源、農業等行業簽訂合作項目54個,總投資額436.54億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