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寶勤
4月22日,省紀委通報7起破壞營商環境問題典型案例,表明我省在優化營商環境問題上不僅有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而且采取自揭“瘡疤”、擺丑亮短等務實管用的做法嚴加懲戒。
這次通報的7起典型案例,分別來自安監局、信訪局、房管所、社保中心、采購中心等政府職能部門。這些問題具有典型性,包括缺乏紀律敬畏,不按規章制度辦事;在市場監管中違規操作,破壞公平競爭;以權謀私,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巧立名目,魚肉百姓;挖空心思規避監督,搞暗箱操作等。
2018年年初,一則“雪地陳情”視頻將黑龍江亞布力乃至整個東北的營商環境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一年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主題就是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全年37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營商環境有13次之多。如今,優化營商環境已成為社會普遍共識:哪里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資金就往哪里流,項目就在哪里建。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件大事,人民政協責無旁貸。去年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營商環境提升年”,省政協圍繞“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主題,組織開展全省政協三級聯動專題民主監督調研。此次專題民主監督調研堅持問題思維、問題導向,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敢于動真碰硬找短板,為助推優化提升我省營商環境發揮了政協作用,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建言成果。
有人說:“比風景更吸引人的是營商環境。”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半月談》日前梳理出困擾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七大“堵點”:朝令夕改,決策如同兒戲;請君入甕,新官不理舊賬;言而無信,承諾一紙空文;喜新厭舊,重招商輕落地;急功近利,光摘果不種樹;推諉扯皮,不擔當不作為;地方保護,公正公平難求。
改革就是要動利益的“奶酪”,在這個意義上說,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就是一場自我革命。要去除阻撓優化營商環境的“堵點”,有關部門就不僅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對企業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更要有“鋼牙啃硬骨頭”的決心,下大氣力嚴懲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更加規范有序的好環境。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