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現在,漢濱區縣河鎮姚河村村民成祥波一刻都沒閑著:蒸蒸面、買調料、打包、接訂單、發貨……用他自己的話說,“累是累,但值!”原來,今年1月至4月,成祥波光在網上賣蒸面就賺了將近5萬元。5月20日,我們見到了成祥波,正在忙著將蒸面裝箱發走的他臉上樂開了花:“沒想到網上銷售比店面銷售效益好這么多,我還要擴大規模,把質量再提高,把服務再做好。”
漢濱區、武進區領導視察供銷e家漢濱館
成祥波很忙、很累,但忙得很有意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在漢濱區,有1400多個“成祥波”們,正依托“互聯網+”,把當地的農特產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直播帶貨,提升產品知名度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漢濱區很多地方出現農產品外賣難。加大富硒農特產品推廣和銷售力度,不僅是企業和農民的操心事,更是政府的操心事。
“中國好茶,陜茶一號。喝安康富硒茶,健康千萬家。”4月27日,在牛蹄鎮京康生態茶園,漢濱區副區長王誠化身主播和代言人,跟隨10余名網紅大V直播鏡頭走進生態園里,向全國網友介紹漢濱茶葉的特點和茶產業發展情況,為茶企、茶農搭建營銷平臺,助力安康富硒茶陜茶一號品牌銷售宣傳。
漢濱區物流快遞配送中心分揀裝車
4月28日,在西安市雁塔區、西安航天基地來漢濱區對接2020年度區域對口幫扶工作之際,雁塔區區長趙雷、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副主任李雷等領導在瀛湖鎮漢嵐茶葉園區變身“主播”,為安康富硒茶代言,不到2天,抖音點擊量就達15萬次。
4月30日,“2020‘團青一畝茶·脫貧青力量’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消費扶貧活動”在晏壩鎮舉行的同時,區農業農村局主辦的硒茶奶奶“百年德潤”古茶制茶活動在興科金地廣場步行街舉行。
這種集現場炒制的新鮮感和網絡直播的直觀性于一體的“炒茶秀”,很快吸引了不少網友圍觀。“真沒想到,今天的一場直播就帶來了2000多單。”德潤天然富硒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王璇驚喜地說,直播炒制,方便廣大網友邊看邊下單,看著放心喝著舒心。
縣河鎮成祥波的微店
“五一”小長假,產品推介忙。5月1日,西安市雁塔區、西安航天基地聯手漢濱區開展的消費扶貧活動暨“安康富硒茶”漢濱富硒特色農(旅游)產品推介活動在小寨飛旋廣場舉行。活動現場,來自漢濱區的8家企業向西安市民帶來了以安康富硒茶為主的55種農產品及區內8條旅游精品路線。現場還進行了茶藝展示,搭建扶貧直播間,邀請網紅參與直播推介,反響強烈。同時兩區領導也紛紛化身“段子手”,走進直播間向全國人民“秀出”自家的優質產品,將推介會的氛圍推向高潮。活動為期5天,銷售額達310余萬元。
5月18日,漢濱區互聯網產業園格外熱鬧,豬八戒網安康園區開園暨安康市特色產品電商直播帶貨推介活動隆重舉行, 50000余名網友線上全程參與區融媒體中心直播平臺進行的直播活動。活動當天,現場簽約和線上直播帶貨銷售共計1300余萬元,58名漢濱電商培養的“硒哥硒妹”帶貨團將持續進行帶貨銷售。
政府企業齊上陣,線上線下引客來。連日來,一場場“直播帶貨”像一條條錦鯉,躍進了漢濱產業發展的大湖,激蕩起一朵朵漂亮的水花,活了經濟,暢了銷路,暖了人心,更擦亮了安康富硒農產品的金字招牌,有力提高了安康富硒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消費扶貧,為民廣鋪致富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考察期間指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而消費扶貧是讓產業變現、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國家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績效評價復核工作組來漢濱區開展復核工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漢濱區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式投入“扶貧832”平臺運營,隨后西安、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訂單紛至沓來。
4月1日,一輛滿載優質農產品的大卡車駛出漢濱供銷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中心,這是西安市第四醫院為解決漢濱農副產品銷路問題,通過“扶貧832”平臺一次性采購訂單63萬元。
5月15日,漢濱區名優農產品“五進五銷”暨消費扶貧進機關活動在區政府門前廣場舉行,再次向社會發出了消費扶貧總動員。本次活動由區消費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即區供銷社主辦,共組織20余家農業經營企業、100余種特色農副產品參與,當天現場銷售及簽約金額達500余萬元。
“舉辦農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超市、進企業活動,為農副產品銷售搭建渠道,讓貧困群眾和廣大干部群眾切實享受到‘消費扶貧’的方便實惠。”區供銷社主任劉自陽說,“區內已布設鎮村電商扶貧網點200個,完成6市4店40個農產品銷售點,推薦51家127種漢濱名優特色農產品進駐‘扶貧832’平臺。2019年,漢濱供銷電商實現銷售3180萬元,其中漢濱名優農產品達1000余萬元。”
同樣的忙碌場景在漢濱區電子商務倉儲分包配送中心隨處可見。
“2月15日復工至4月底,倉儲分包配送中心服務的電商企業累計銷售額達100多萬元,訂單4萬多單。”區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勝安介紹,物流快遞配送中心日處理下行快遞6.2萬單,上行(農產品)1.2萬單,有力地服務于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助力脫貧攻堅。
入駐該配送中心的十薈團負責人李尚宏說,十薈團在中心城區分布有100多個提貨點,在建民辦已試點8個提貨點,銷售效果非常理想。
高位推動,爭創國家示范縣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這是漢濱發展電商的初衷。”漢濱區委書記王孝成說,“創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成區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和區鎮村電商服務體系,將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問題。”
理念指引發展,動能激發活力。漢濱區于2017年成立了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擬定“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了“三個四”的工作思路。2018年,成功申報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全區完成網絡交易額13.55億元。2019年,建成互聯網產業園1個、區級電子商務物流快遞配送中心和倉儲分包配送中心各1個、鎮村電商服務站點75個,累計培訓人數7000余人次,帶動發展電商企業638家、個體網店1400余家、手機微店9100余家,電子商務交易額17.89億元,實現了包裹快件從區級物流配送中心到鎮級配送站24小時內完成,到村級配送點72小時內完成,物流配送成本下降20%左右。
愿景催人奮進。按照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在城東新區規劃布局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總占地240畝,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億元。如今,一期建設項目已于2019年9月公開招標,修規于2020年3月27日通過專家技術評審。
面對如此“成績單”,主抓全區電商工作的區互聯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馬安武說,回頭看,當時定的這些“目標”,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全區干群的不懈努力下,“農民種啥我買啥、農民養啥我賣啥”的扶貧口號深入人心,“服務站點+貧困戶”幫帶式、“電商企業+貧困戶”搭載式、“技能提升+貧困戶”造血式扶貧模式卓有成效,具有漢濱地域特色的一條電商扶貧新路子已經趟出。
“數字正在成為新農資,手機正在成為新農具,直播正在成為新農活。”漢濱區區長范傳斌說,“漢濱農產品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如何讓漢濱農產品插上電商的翅膀,讓小農戶牽手大市場、好品牌產生大效益,實現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的雙騰飛?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訊員 趙偉 龔甲慶)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