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寶勤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盯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總體目標,陜西省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決定,從即日起在我省制造業、科創產業、新基礎建設、重點工程的重點領域和民生重要關切的服務業中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大賽。
此次大賽是在全省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舉辦的。根據當前我省職工職業的特點,省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為了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觀大勢、謀全局,在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利于廣大職工參與的競賽體系等方面做了有效改進和積極探索,使大賽主題突出亮點紛呈,更具吸引力。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職業技能大賽到底有什么特征和變化?記者就職工群眾關注的問題采訪了省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相關人員。
健全競賽組織和激勵機制
為探索建立適應陜西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利于廣大職工參與的競賽體系,調動起各方面的積極性,此次大賽著力從健全競賽組織和激勵機制入手,按照技能和技術人才成長成才的規律,在制定獎勵激勵辦法時做到有效適度,使大賽成為技能和技術人才快速成長、脫穎而出的平臺。
記者從省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獲悉,今年調整變化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融合技能和技術兩類大賽,統一組織、統一獎勵激勵辦法;二是加強賽事考評委員會的建設,加強對比賽實施方案、賽項職業技能標準的監督管理;三是建立多工種配合的2人賽、3人賽的獎勵激勵機制,讓參加多人賽的團隊成員可平等地晉升職業資格等級,更好地激發團隊配合型工作的人才成長和創新活力。
同時,大賽堅持崗位練兵和初賽、復賽、決賽的競賽模式,并要求各賽項決賽人數達到一定標準,從而擴大廣大職工參加大賽的參與度,讓培訓、練兵、競賽、晉級“四位一體”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鞏固。
堅持傳統行業比賽不松勁
我省是制造業大省又是國防軍工大省,裝備制造業是我省的支柱產業。把大賽當成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有力抓手,堅持傳統行業比賽不松勁,并根據我省制造業智能化推進實際開展比賽是此次大賽的基點。
記者發現,今年有相當數量的車、鉗、銑、焊、鈑金、電工等工種的比賽。隨著智能化在制造業的推廣,數控機床設備已普及應用,傳統產業的比賽也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開展相關比賽。今年的數控類比賽分級分類舉辦,既針對行業技術前沿開展,又注重目前普遍應用的機床設備技能人才的培養。
比如,由省人社廳牽頭,省教育廳、科技廳、省總工會、省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舉辦數控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技術操作調整工、機床裝調維修工的比賽,這是目前最先進的數控機床設備,通過比賽為前沿技術的應用儲備技能人才。由省總工會牽頭舉辦數控加工中心四軸聯動加工技術操作調整工、機床裝調維修工的比賽,這是目前生產中應用較普及、技術先進、操作維修技能要求高的數控機床設備,通過比賽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由省國防工會牽頭舉辦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操作調整工的比賽,這是目前普遍應用的數控機床設備,為高技能人才的脫穎而出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民生關切的服務業、助力脫貧攻堅領域開展相關比賽是大賽的一個亮點。比如,省科文衛體工會將適時開展衛生防護、急救復蘇等關系公共醫療衛生的比賽,助力脫貧攻堅的農特產品包裝設計比賽等。今年在民生領域開展的比賽有以往的餐飲、茶藝、花藝等,還增加養老護理員、商業服務業店長的比賽,使大賽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更好地穩就業、穩增長。
新興產業比賽添活力
縱觀今年職業技能大賽的賽事安排和工種,在堅持傳統產業比賽不松勁的同時,更加注重向新興產業領域延伸,開辟我省職業技能競賽的“新跑道”、占領了“新高地”。
各賽事主辦方在大賽籌備階段就立足行業實際,堅持圍繞中心,在行業新發展領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崗位開展大賽,呈現出向5G、人工智能和新基建發展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5G網絡建設方面有網絡安全員、5G網絡維護業務拓展方面的比賽;二是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人工智能技術程序員、3D打印和建筑信息模型設計(BIM)的比賽;三是新基建領域還有新能源汽車維修裝調檢查工、網絡基站建設和維護方面的比賽。
由省總工會與省通信管理局共同牽頭舉辦的全省網絡安全管理員技能大賽,將面向全省運營商、政府、公安、金融、高校及互聯網企業,采取面向全社會網上初賽選拔,決賽采取線下集中舉行,且不收取任何參賽費用。賽前,還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專家就本領域前沿的技術進行培訓。省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表示,這樣的大賽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為了使比賽上水平,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效果,他們依托專業協會、學會和專業機構來開展。這也將成為此類賽事的發展方向。
陜西省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劉偉表示,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是提高職工技能水平和產業工人素質的有效途徑。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五項要求”,緊緊圍繞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健全比賽監督制度,營造良好比賽氛圍,以賽促學、以學強賽,在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中充分發揮產業工人主力軍作用。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