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強調,堅持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要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梢?,質量、效率、動力是支撐經濟社會穩步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點,抓牢抓實了這三點,對下好開放“先手棋”有助力作用,對“六保”“六穩”目標實現有保障作用。同時,也更有利于筑牢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根基。
抓牢質量是牽好經濟發展的“牛鼻子”。質量是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它既包括了通常所說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也涵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各層面的素質全面提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所講,“圍繞著質量變革中國正在展開一場從理念、目標、制度到具體領域工作細節的全方位變革”。因此,要把經濟供給體系優化提高作為主攻點,在產業供應鏈各各個環節上做優做細,在生產執行標準上對標國際,從根源提升中國制造水平與質量;要把營造經濟發展良性生態圈作為發力點,注重構建企業優勝劣汰市場選擇環境,讓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業集中;要把綠色發展理念作為著力點,從生產、消費、流通、投資到生活方式,全方位向綠色低碳轉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抓實效率是揚好經濟快跑的“牛鞭子”。引水在于修渠,渠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取水之多少。同理,經濟發展的效率高低取決于經濟現代化體系各項制度完善程度。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效率中做好“三員”,即當好“規劃員”,從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優化入手,公平、公正地制定規則、標準,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提供制度支撐;當好“推廣員”,積極鼓勵企業本身進行技術、制度革新,推動市場中高生產率行業替代低生產率行業,從而實現行業效率的整體提升;當好“服務員”,豐富政企溝通渠道,健全職責明確的服務體系,極力推進構建“親”“清”新型政商環境。
抓穩動力是填飽經濟穩跑的“牛肚子”。經濟發展穩不穩關鍵看經濟動力是否有“后勁”,而經濟動力“后勁”足不足,則在于勞動力紅利的釋放量大小。當前,勞動紅利必須要適應高質量、高效率現代經濟體系建設,因而就要實現從數量紅利向質量紅利轉變。著力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是實現勞動力質量紅利的必行之路。因此,必須要把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統籌推進,推進教育職業化,提高經濟社會各個層面勞動者的素質;要鼓勵知識產權保護和激勵,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物、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要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提高一線勞動者的社會地位,營造“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奮斗創業氛圍。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