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韓永國)截至10月17日,空氣質量全指標改善,其中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1.6%、PM2.5同比下降20%、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5天。
全市8條重點河流保持在Ⅲ類水體以內,11個國、省考斷面全部達標。生態環境部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反饋問題整改率達到99.7%。
一串串可喜數字,是咸陽市生態環境局落實市委、市政府“止滑促升 決戰收官”工作要求,主動作為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補齊生態環境治理短板,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的體現。
“止滑促升”生態建設必須服務好全市經濟提升,市生態環境局竭力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尋找平衡點,從源頭控制抓起,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堅持污染防治和資源節約并重,不斷創新環境保護管理方法,助力企業治污水平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服務經濟交出了高分卷。
統籌謀劃,重點任務扎實推進
市生態環境局以“四大保衛戰”為抓手,全面統籌推進各項目工作落實,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實效。藍天保衛戰,工業上完成了VOCs企業治理9家、工業爐窯治理37座、磚瓦企業提升改造59家。減煤上完成了清潔取暖改造10萬戶。控車上累計營運柴油貨車8934輛,超額完成三年任務。抑塵上市城區274家工地全部安裝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渣土車實行公司化運營、全密閉運輸,1-9月份14個點位降塵量全部達標。禁燃上利用316個生物質露天焚燒監控系統,實現火情火點數字化管理。碧水保衛戰,全面推行了河湖長制,扎實開展“四亂”整治,累計排查入河排污口140個,完成整治19個;率先在全省完成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凈土保衛戰,完成了123家重點企業用地風險篩查,對23個疑似污染地塊實行動態管理。農藥、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長,建成了禮泉海螺城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初步解決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難題。青山保衛戰,持續開展了自然保護區“綠盾”行動,發現解決突出問題36個,累計完成“旱腰帶”生態恢復面積14.26平方公里,將采石企業由原來的128個整合至18個,成功創建7個國家級綠色礦山。突出環境問題整治,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16個問題,181個信訪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17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186個信訪問題完成整改185個,剩余1個將于年底前完成。省委環保督察反饋39個問題,完成整改35個,剩余4個按時序推進,349個信訪問題已辦結348個,剩余1個將于近期完成。省委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34個問題,已完成整改17個,其余17個按時序推進,282個信訪問題,完成整改278個,其余4個按時序推進。
差異管控,助力企業治污水平提升
市生態環境局積極履行企業環境治理責任,主動支持、服務企業,并實行差異化管控。在重污染天氣時,實行A、B、C、D等級的分級減排措施,環保績效水平先進的A級引領性企業自主選擇減排措施,可正常生產經營;環保績效水平較高的B級企業減排措施適度放寬,C、D級企業嚴格執行減排措施要求,從源頭防范了“一刀切”,形成政企親清的良好局面。東方雨虹、建華建材(陜西)有限公司成為全省唯一分別通過A級、引領性應急績效評級企業,陜西雨中情防水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防水卷材生產線通過B級評定。截至9月底,全市39個重點行業的276家企業全部完成應急績效評級,剩余274家企業評定為C-D級。2家企業通過A級及引領性應急績效評級,為全市污染治理樹立了標桿,從嚴管“后進”到厚愛“先進”,用“鞭策+鼓勵”的方法推動企業污染治理水平整體提升,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服務,積極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生態環境局全面落實“六穩”“六保”生態環境領域任務,建立并實施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2個正面清單,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及豁免管理試點,大幅簡化企業環保手續,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324家,對 “優等生”采取減少檢查頻次,做到無事不擾,有事送幫扶。在提高執法效能的同時,對企業的處罰金額由去年1-9月的1892余萬元,減收到今年1-9月的665萬元,下降了65%。在此基礎上,出臺了《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助推正大百萬頭生豬養殖、陜西彬長新民塬發電示范項目、長武60萬噸二甲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等順利落地。今年爭取到中省資金5.86億元,生態環境局主動對接赴魯洲生物科技、臺玻咸陽玻璃、彩虹熱電、陜西興安玻璃、三原華偉建材等企業,開展“止滑促升,紓困解難”暖企走訪活動,對8戶企業發放中央環境治理專項補助資金3310萬元,助力企業加速建設和生產。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