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盟陜西省委會
西咸新區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有一些問題制約著西咸新區的建設步伐:
一、管理體制調整,但職權與事權不同步。西咸新區交由西安市托管后,新區雖然全面承接了所有行政管理職權(除人大、政協、司法),但也只是形成了與西安建成區域的融合,涉及咸陽市范圍的劃轉區域土地出讓收入繳入西咸新區,但社會事務仍由咸陽市承擔,各項政府性基金劃轉分歧較大,涉及劃轉區域的政府債務未被接收。
二、咸陽市發展空間受限。因主城區被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橫向約8公里、縱向約7公里的楔形區域攔腰割斷,咸陽市開發建設不得不由東南向西北轉移,導致咸陽這一千年帝都的歷史文化名城地位降低。
三、經濟運行質量不高。截至2018年底,西咸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9803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2億元,在西部6個國家級新區中分列第2和第4位,平均每平方公里累計投資11.11億元,在西部6個國家級新區位列第1,但平均每1元投資產生的GDP僅為0.039元,在西部6個國家級新區中為倒數第1。
為此建議:
一、摒棄攤大餅思維,優化管理體制和規劃。將西安高新區與西咸新區灃東、灃西新城統籌規劃,促進融合發展。使國家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基地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產業聚集區深度融合,強強聯手,為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形成新的科技創新合力。
二、以“新”帶“老”,“新城”“咸陽”協同化。將秦漢新城、空港新城與咸陽的老城區、咸陽北塬新城統籌規劃、協同發展,使咸陽城區的發展也能借力國家級新區創新發展的政策優勢。同時,可考慮將西安主城區的部分職業院校外遷到咸陽規劃的文體功能區。
三、省級統籌,分區管理。深化西咸新區“大黨委”“大工委”的管理模式,將劃轉區域的社會事務管理、政府債務一并托管,做到職權事權相統一。這樣西咸新區劃轉遺留問題和咸陽市城區發展空間受限問題就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