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了解到,榆陽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寫入《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第三十八章第二條指出,“全省總結推廣榆陽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探索農民集體資產股份退出、繼承、抵押和擔保等責權利轉化關系,持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早在“十二五”初,榆陽區就將加強全區黨建工作、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產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治本之策,大膽探索,久久為功,遵循“三權分置”、抓實“三變改革”、明確“三條路徑”、促進“三產融合”、飽含“三農情懷”,形成百村示范、整區推進的大好局面。先后成立鄉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21個、村組集體經濟合作社411個,盤活資源性資產總額90.8億元,166個村累計分紅2.38億元。農村產改的“榆陽模式”為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
遵循“三權分置”,小山村實現大變革
2013年,榆陽區在趙家峁村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改革,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讓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新格局。并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模式,組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逐步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產權關系。通過“清產核資—界定成員—設置股權—制定章程—成立合作社—發放股權證”改革六步走,實現定人、定股、定機制,構建起聯股、聯利、聯心的共同體。
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利用村集體流轉的土地和村民籌集的資金,全村建起了33座設施果蔬大棚、35畝集中養殖小區,新栽植山地葡萄150畝、山地蘋果150畝、酥梨30畝。實實在在的增收讓村民嘗到了改革的甜頭。“改革的第二年,我們村就有了自已的產業,村里的變化很大,村民們都盼望著過上好日子。”村民李青芳說。
為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榆陽區在趙家峁村大力推開“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旅游。從“兩根鋼絲一堆沙、一群娃娃樹上爬、一條河上戲耍耍”的小型游樂設施起步,到9D玻璃橋、彩虹滑道、空中漂流等新項目,再到美食街區、窯洞民宿、研學旅游等新業態,蹄疾步穩踏上了轉型發展的致富之路。2017趙家峁村高質量退出貧困村序列;今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趙家峁村黨支部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趙家峁村從杏樹紅葉節起步,用‘三變’改革破局,將農業、旅游、文化、扶貧有機結合。2016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2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00多萬元,村集體資產突破7120萬元,村民連續四年分紅500多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260元,農村產改讓我們村民分紅越來越多了,日子越過越美了”趙家峁村黨支部書記張春平說。
明確“三條路徑” 全域推進產權制度改革
從趙家峁村試點起步,榆陽區將改革的基本原理和機制與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實踐結合起來,通過“三條路徑”整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東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重點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引導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入股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整村整組流轉,集體管理經營;在北部風沙草灘區重點推行“資源性資產股份合作制”,通過“一戶一田”互換并地,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在城中村、城郊村、經濟發達村推行“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推進集體經濟公司化、基層治理社區化,實現土地征收后集體經濟的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我們家以前種16塊地,都很分散,通過‘一戶一田'整合后,現在種成了一塊地,不僅土地面積增加了5畝多,而且從耕種到收割都能機械作業,既省時又省力,農閑時還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小紀汗鎮大紀汗村賀二牛說。該區累計實施“一戶一田”50萬畝,受益農民達35萬人。同時,通過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流轉經營權,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規模化、高效益的現代農業,有效盤活了土地資源,讓農民一同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車。
深化農村產改 厚植鄉村振興優勢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為農村產業發展打下來良好基礎。榆陽區理清“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思路,不斷豐富和完善“市場主導、產權推動,工業反哺、科技支撐,產業特色、融資多元,生態文明、城鄉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鞏固提升傳統產業質量效益,突破發展“3+2+X”新興主導產業,運用全產業鏈思維,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堅定不移走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品牌化的發展路子。創出了“三農”領域11個“國字號”示范樣板,蓬勃發展的10萬畝優質果樹、10萬畝大漠蔬菜、30萬畝優質飼草、200萬只榆陽湖羊、20萬頭優質肉牛,以及一大批特色產業,加速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
改革賦能,群眾受益。該區建立起區鄉村三級產權交易平臺,全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趙家峁休閑度假、紅石橋樂沙戲水、鎮川民俗文化、寨坬窯洞民宿、杭莊采摘觀光、白舍牛灘鄉村娛樂、三道河則草灘風情等一大批景點景區全域開花,從“中國美麗田園”起步,到建成30多個鄉村文化旅游示范村,榆陽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全國示范典型。2020年,榆陽區全年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文化旅游綜合收入達35.7億元。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始終是榆陽區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區全面推進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農居“三個美麗”建設,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拆三改”“四區分離”“五化同步”治理模式全面推開。累計拆除廢棄房屋圈舍及違建120多萬平方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0萬余噸,鄉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村的鄉村道路全部硬化,環境衛生整治的也特別好,每天都有專人打掃,整個村子干干凈凈。”古塔鎮石井村青陽小區居民張志德說。
據了解,榆陽區“三農”投入年均增長10%,2020年達到14.8億元,今年將突破16億元;全區農業總產值達到82.09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628元,是2010年的3 倍。全區農村基礎設施、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全面升級,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增強。(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忠平 李拴)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