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榆林市榆陽區朝陽辦韋家梁社區堅持黨建為統領,不斷提升社會基層治理水平,以社區主導、雙報到單位參與、居民自治互動為原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實現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韋家梁社區依據榆陽區全面推行的“七聯”工作法和朝陽路街道提出“四個三”工作法,確立了“三委一站四小組”多元參與社區共建共享的“314”黨建工作模式以及“六心”工作法。社區不斷加強社區治理,把增強居民歸屬感和幸福感作為社區治理的根本目標。在黨支部的引領下,韋家梁社區充分利用“雙報到”單位資源優勢,積極發揮社區居民的主體作用和自治角色,做到了參與主體多元化、實現方式彈性化、成果享受公平化。
目前,韋家梁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已逐步成熟。第一網格美好“+”社區生活服務站形成了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村委會、業主委員會、業主代表、物業公司等“一核多元,多元共治”的小區微治理機制;第二網格建立了“自管領導小組”,發動該片區內有威望的居民力量化解日常鄰里矛盾糾紛,采用“3+2+X ”協調工作法對該網格進行管理;第三網格采取對發動該網格小隊隊長、小隊會計及退休黨員干部力量化解鄰里矛盾協調工作采用“3+2+X ”法對該網格進行管理;第四網格一邊對接原村委小隊隊長,聯合村委的力量形成村居并行對該網格進行管理,一邊使用“3+2+X ”法,各方發力,共同實現該區域網格自治工作。通過社區微治理,銀杏雅苑小區成立了“秦大哥矛盾調解室”,居民矛盾實現了“小事不出小區”;原氮肥廠廣場實現了改擴建任務目標,周邊群眾休閑文化有了去處;轄區氮肥廠小區全面接通市政下水管網,巷道路面統一硬化、美化,居民生活指數有了質的改變;沁園小區外空置地實現硬化,改善了“垃圾堆放”的舊貌;幸福路5排硬化道路130米,改變了10多年路面泥濘不堪的狀況。
“從一塊用來堆放垃圾、灰塵飛揚的空閑地,變成現在全面硬化、健身器械齊全、衛生環境良好的休閑廣場,這讓我們周邊居民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韋家梁社區黨支部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宗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我們也更愿意從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把基層秩序維護好。”居住在周邊的退休職工朱玉枝說。
作為社區微治理重點實施項目,韋家梁社區氮肥廠中老年文化活動廣場經過6個多月的規劃、探討、組織、建設,由韋家梁社區以及榆林市煤炭稽查大隊、榆林傳媒中心等“雙報到”單位共建,社區退休老黨員、原氮肥廠退休干部、轄區居民群眾共治,目前已實現了居民共享基層治理成果目標。平整的廣場、潔凈的公廁、嶄新的健身器材、整潔的活動室...居民可在打造的文化休閑廣場實現基本的日常活動、休閑需求。
韋家梁社區黨支部書記常穎稱:“實現社區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黨建引領是‘動力引擎’。我們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把基層信息帶到支部,組織協調社會多元力量,發動黨員、群眾參與進來,把基層治理多股力量融入到一起,共同打造、治理基層問題,最終實現共享治理成果目標。”(李源)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