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在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紀曉明再次提出提案,建議搶抓歷史新機遇,利用關鍵節點助推陜茶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據了解,這是紀曉明委員連續第五年為一片“葉子”發聲建言了。
紀曉明,在中國茶界享有“南蔡北紀”之稱,是我國著名的“茶博士”。談及履職四年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事,紀曉明說,當屬2019年的履職經歷。當年,他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陜西茶產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為推動提案落實,省政協專門組成調研組赴我省商洛、安康、漢中等地開展調研,最終形成的專題調研報告得到了省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相關建議也被省農業農村廳吸收采納。“看到成果落地見效,極大地提振了我的履職信心!”紀曉明欣喜地表示。
陜西作為我國最古老的茶產區之一,近年來,茶產業已成為我省漢中、安康、商洛三市的優勢主導產業,也帶動了成千上萬名茶農增收致富。“目前,陜茶的種植面積已躍居全國前列,在全國茶葉供需基本飽和的情況下,我們應著重在推進產業鏈轉型、加強陜茶品牌建設、促進市場營銷等方面發力。”紀曉明表示,然而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我省茶產業加工多依賴于手工制作模式。
紀曉明說,傳統加工模式不僅低效,加之缺乏統一標準,也嚴重制約了茶葉品質的提升。
“要用現代化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用物美價廉的茶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并利用互聯網拓展銷售渠道,形成陜茶獨特的市場優勢。”紀曉明認為,“十四五”時期,我省應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利用陜西高校科研優勢,加快促進產業鏈建設,推動我省茶葉生產技術在全國取得領先超越,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2022年,我國生產規模最大、技術最現代化的茶廠將在咸陽投產,與此同時,中國茶業科技大會和中國茶葉經濟年會這兩個茶界影響最大的活動,也將于11月分別在安康市和咸陽市舉辦。
“這將是陜西茶界千載難逢的機遇。”紀曉明在今年提交的《關于緊抓機遇,推動陜西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中建議,由省委、省政府統籌策劃“2022年陜西茶葉品牌年”系列推廣活動,組織省市相關單位協同參與實施,并圍繞“中國茶、陜西年”主題,組織“陜茶三年成果展”,講好陜茶故事,提高陜茶知名度。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