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府谷縣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年。陜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啟動送電,府谷煤電直送湖北及華中負荷中心,這開創了該縣高端煤化工產業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的新局面;府谷機場試驗段工程開工,對府谷提高綜合交通運輸供給能力和服務品質,支撐重大戰略在府谷落地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府谷縣正式發布“府谷鎂”商標,提升了“府谷鎂”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推動府谷鎂產業高質量發展。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去年,府谷擴投資、穩增長,夯實工業基本盤,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穩健。堅持問題導向,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培育新能源產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致力于補齊民生短板,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項目支撐產業升級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去年,陜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啟動送電,開創了府谷煤電產業高端低碳發展的新局面。無獨有偶,作為府谷經濟重要支柱的金屬鎂產業也迎來“新風口”,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金屬鎂研發中心在府谷縣掛牌運行,“府谷鎂”商標正式發布,高純鎂研發全面鋪開,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在府谷縣磧塄農業園區、田家寨鎮、武家莊鎮等風電場,白色的風機高高聳立,巨大的槳葉悠悠轉動,將廣闊山梁的風力資源化為新能源。“雙碳”目標下,府谷發力新能源,壯大新動能,寧源、陜投等5個風電項目并網發電,三峽、德源等120萬千瓦新能源指標獲批。煤層氣開發步入快車道,中聯、中石油完成77口勘探井鉆探,華侖天然氣場站建設馬不停蹄。
2021年,府谷農業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獲批,完成糧食播種46.1萬畝,實現農業總產值19.27億元。武家莊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府谷黃米、海紅果等5個農產品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名錄。
2021年,府谷招商引資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到位資金157.2億元,新增市場主體3080戶,減免稅費9.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4%。統計顯示,全縣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240.46億元,增長46.8%,經濟綜合競爭力穩步提高。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近期,在廟溝門鎮西窯溝村大棚里,農民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產,一派人勤春早的景象。西窯溝村走地企“聯姻”的路子,在采空塌陷區實施“萬畝坡改梯,萬畝生態林”礦區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建設西堯溝現代農業產業園,廢棄礦山變為萬畝良田,當地村民端起“生態碗”、吃上“綠色飯”,形成綠色農業產業鏈,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綠”。
西窯溝村的做法是府谷縣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一個縮影。去年,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治理成為府谷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該縣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加快污染防治進程,推進環境整治。開展鐵腕治污,37項攻堅行動扎實開展,智慧霧森抑塵降霾、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建成投用,全縣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78萬平方米,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3.2%、3.89%,城區優良天數達300天。
同時,加快水質提升項目建設,增鋪孤山川城區段污水收集管網3.8公里,25個鎮村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黃河磧塄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加快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規模化防沙治沙、沿黃土石山區生態治理等項目建設,新增造林面積5.3萬畝。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創建省級綠色礦山9個,累計治理水土流失80.1平方公里,恢復礦山生態17.8平方公里。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城鄉品質穩步提升
在府谷縣地毯廠片區,多年來雜亂無章的環境被集停車、綠化、文娛設施于一體的口袋公園所替代,滿足了人口密集區群眾對于公共設施的需求,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2021年,府谷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加快推進富昌路、建設路小區改造,拆除違章危舊建筑1.2萬平方米,推進三忻路、府州巷道路改造,新建牛家溝中路、營盤路并通車。持續推進街頭綠地建設,利用城市邊角空間,打造精致的口袋公園,營造舒適便民的城市休閑空間,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新增停車泊位3179個,政府投資類停車場收費標準下調30%。
同時,實施集鎮綜合提升改造工程,老高川、廟溝門等6個集鎮改造集鎮環境,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黃甫鎮段寨村被評為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推進交通建設,府谷機場試驗段全面開工,國道338過境線可研上報待批,鹽溝路交叉改建,野大公路三道溝段竣工通車,新增通村公路194公里。投入運營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推進黃河東線引水工程,實施高標準農田5.33萬畝,支撐城鄉產業發展要素更加強勁。全縣老城區、新府山、新區“三位一體”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廟溝門等4個鎮跨入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行列,全縣城鎮化率達66.9%。
民生實事可圈可點 持續增進百姓福祉
2021年,府谷縣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項項民生實事可圈可點,一幅幅民生答卷暖人心扉。
該縣加強教育保障,擴充教育資源,優化學校布局,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廟溝門中學建成投用,三幼、新府山小學主體完工,教育資源布局日趨均衡。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縣醫院門診樓主體落成,中醫院搬遷提上日程,傳染病樓改造加快實施,縣內就診率達85%以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577人,公益性崗位和見習人員工資上調8.3%。保證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發放一氧化碳報警器4萬余個,供應平價煤8224噸。
此外,改善農村群眾出行條件,全力構筑鄉村振興“快車道”,完成自然村組通村通組硬化道路項目147.8公里、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76段177.168公里。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雙百幫扶”成效顯著,落實社會幫扶資金1.5億元。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全員核酸檢測演練圓滿完成,新冠疫苗接種46萬劑次。安排各類救助金7816萬元,全縣低保對象“應保盡保”。(記者 許鵬 通訊員 吳杰 劉賀偉)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