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窯洞是個‘寶’,以前為我們遮風擋雨,現在靠著這幾孔窯洞搞民宿旅游,在家就能賺到錢。入夏以來,周末和節假日的房間得提前訂,乘著省運會的東風,游客量更大了,生活也越來越有希望了!”8月12日,榆林市榆陽區青云鎮鄭家川村群眾周文艷興奮地說。
周文艷和丈夫早年靠務農為生,前幾年兩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夫妻二人外出打零工賺錢,但收入一直不穩定。2021年,在鎮村兩級的幫助下,他們把舊窯洞改造為民宿,接待進村旅游避暑的游客,第一年就收入8萬元,還成了村里的產業示范戶。
不只是周文艷家,鄭家川村的許多窯洞都進行了修繕升級。該村黨支部書記鄭志雄帶領全村保留窯洞中獨具特色的土炕,解決了舊窯洞陰暗、潮濕、通風差的問題,增設品茶室,在院落里種上花草、擺上老物件。窯洞外,戲水垂釣、采摘果蔬的游客絡繹不絕,迷人的田園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舊村莊換新顏的背后,是鄭家川村與其他幾個村的“聯盟”。鄭家川村黨支部與鄰近的色草灣村、達連溝村、青云村、劉千河村黨組織“聯姻”,建立了以鎮紀委書記郭有平為負責人、5個村黨支部負責人等為成員的黨建聯盟,以黨建一體化引領片區組團發展。在黨建聯盟的協調下,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資源聚合起來,實現“一張圖”規劃、“一盤棋”發展。
鄭家川村緊鄰國家3A級旅游景區青云山景區,是榆林市區周邊保存最為完整、有修復價值的傳統窯洞村落,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黨建聯盟以此為突破點,招商引資5000多萬元挖掘窯洞文化資源,同時連片發展十大特色產業、百畝萬壽菊、千畝果蔬采摘園、萬畝山地蘋果,集成打造民宿、康養、采摘、游樂綜合體。聯盟后的村子不但建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處、游客游玩園、產業示范地,還構建起多彩田園、致富家園。
同時,5個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物業公司,在合作社建立黨組織,發動11名黨員和5名返鄉創業大學生帶頭建設窯洞民宿、果蔬大棚等產業基地,吸引217名群眾入股,構建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黨員能人創業示范戶+群眾”的發展模式,把黨員和群眾嵌入產業鏈,先后發展起芝麻香瓜、紫花苜蓿、萬壽菊花茶等一大批產業。
“只有黨建一起抓、人才一起育、治理一起管、服務一起搞,才能讓產業一起興。去年,5個村的生產總值達1.33億元,500多名村民就地轉移就業,務工、務農、經商三不誤。”鄭志雄說。
榆陽區共有317個村。2021年以來,該區以組織振興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采取城鄉共建、村企聯建、強村帶弱村等方式,在全區構建組織聯建、人才聯育、產業聯抓、服務聯動、治理聯合的“五聯共建”發展機制。如今,許多基礎差、產業薄、治理弱的“落后村”變成了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的“明星村”,黨組織強、集體產業旺、百姓生活甜。
“‘五聯共建’就是著眼農村缺資源、缺資本、缺人才的現狀,黨組織核心驅動、特色產業拉動、鄰近村抱團發展聯動、多元服務促動,形成發展共同體,齊心協力推進鄉村振興。”榆陽區委組織部部長牛昊說。(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羽佳 朱團員)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