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過午飯后,榆陽區紅石橋鄉左界村古城界組村民李小雄都要散著步,哼著小曲走向離家不遠的“共享圈舍”。遠遠望去,集中的羊舍、牛棚、飼草庫規劃齊整,外形統一。
李小雄走進飼草庫,抱起幾捆草料,放進粉碎機,粉碎好后用小車推到羊舍內,飼喂二十多只白絨山羊。“這是我們村上建的‘共享圈舍’,好處可多著呢!”李小雄說,過去,村內各家各戶的羊圈、牛棚都搭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導致每家每戶的居住環境都不好,夏季圈舍內味道刺鼻,蚊蠅亂飛;冬季天氣寒冷,不便清掃。
考慮到傳統的飼養模式既浪費土地,又導致居民生活環境較差,2020年9月,榆陽區紅石橋鄉左界村結合實際,積極爭取畜牧、農業、鄉村振興等相關部門項目資金及獎補資金支持,投資約85萬元,統一規劃占地約6畝的“共享圈舍”,把圈舍、草棚集中建起來,再分給每戶村民一到兩個圈舍,既節約土地又大大改善了生活環境。
村黨支部書記左子團介紹:“這座共享圈舍共有羊舍12個、牛棚8個、共享草棚3座,每戶單獨使用各自的粉碎機。依據農戶養殖變動,草棚、養殖棚中間加隔欄就可以隨時分隔。”說話間,不時有村民來到“共享圈舍”,有的喂牛,有的喂羊,看著自家的“寶貝們”吃飽喝足后,放心地回家了。
李小雄一邊喂羊一邊告訴記者:“過去我們伙場周邊亂堆亂放,環境衛生比較差,一到下雨天草料也擔心被淋壞。現在有了集中草棚,再也沒有這些擔憂了。過來喂牲口,隨時粉碎草料,隨時就喂,干凈又方便,家里房前屋后可變齊整多了,連城里人都羨慕我們的農家小院呢!”李小雄還算起了自己的收入賬:“每年種地收入五六萬元,養殖上也能收入六萬元,我們一家四口一年差不多有十二萬元左右的收入,挺好的。”他的臉上露出滿意知足的笑容。(記者 許鵬 通訊員 呂晶 鐘文鈴)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