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科技創新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月14日至17日,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組織委員和專家到渭南市和韓城市,圍繞“民營經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實地察看了多家科技型企業發展現狀,詳細了解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困難。
近年來,渭南市啟動了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動用市級財政專項資金810萬元,獎補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數量創歷史新高。
“民營企業想要發展得更好,就必須在科技創新上發力。”省政協副秘書長劉偉說。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民營企業陸續將資源投入到科技創新方面,但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專業人才稀缺等問題依然是大部分技術類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短板。
陜西圓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中型企業,在科技創新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技術人才的缺乏,科技創新工作始終停滯不前。
“有思路、有想法,就是實施不下去,干著急沒辦法。”陜西圓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雷媛媛說。
“企業首先要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總結出一套適用于企業的創新理念,解決好在哪創新、如何創新等問題。”省政協二級巡視員劉筱萍說,明確思路才能正確發展。
劉筱萍建議,通過政府引導和支持,引進科研成果和項目,帶動高層次科研團隊進駐,打造人才的項目載體。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溝通,帶動科研和教育人才進駐,打造人才的高校載體。
“吸引人才的同時,保留和培養本土人才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陜西合陽風動工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社旭說,部分中小型企業由于缺乏資金、項目進展緩慢等原因,不僅無法招攬人才,甚至還出現了人才流失現象。
對此,調研組建議,應加大對人才的資金支持力度,科學制定企業人才培養計劃,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燕林豹在調研中發現,受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縣域企業還處于成長階段,很難獨立開展技術創新。
燕林豹建議,各區縣應該聚焦縣域內的主導產業,建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挖掘企業技術攻關課題,對接秦創原大平臺,鏈接外部的技術、人才、資本和產業資源。加強創新政策的統籌使用,對發改、工信、科技、人社等部門的科技創新扶持政策進行整合,聚焦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共同推進科技創新積厚成勢。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