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一大早,洛南縣政協委員、古城鎮黨委書記楊新良驅車直奔田間地頭,他想看看老百姓的麥子收割的怎么樣了。
“民以食為天,近期持續陰雨天氣,對小麥正常成熟收獲影響挺大的,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搶晴天、戰陰天,爭分奪秒做好小麥搶收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前一天晚上,楊新良還在工作群里反復叮囑鎮上干部。
1998年參加工作以來,楊新良一直和農民打交道,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他說,"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無論工作或生活,都要心系群眾,從人民群眾需求入手,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滿意,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這樣才能搭建起黨群干群之間的‘連心橋’,才能凝聚起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
古城鎮是洛南縣東部最大的鄉鎮,如何更好地發展古城農業、彌補古城農產加工短板、提升農業科技支撐,楊新良一直在探索。
2015年以來,楊新良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古城街區為中心軸,分片區發展產業,街西片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區,街東片打造產業轉型示范區,寺坡片打造綠色產業示范區,形成了“一軸三線三示范”產業發展格局,全鎮種植核桃6萬畝,櫻桃1500畝,烤煙5000畝,中藥材15000余畝,建設多功能現代化大棚2000余個,各類產業遍地開花,實現了百姓增收致富。
“口袋和腦袋要同時富起來,不僅要重視群眾的物質需求,更要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楊新良說,文藝活動可以把大家的心凝聚起來,把村民脫貧的精神提振起來,不僅能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還增強了村民的榮譽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楊新良通過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抓好古城鎮足球場、文化活動廣場配套設施建設,維護好古城興隆嶺廣場等運動休閑場所,推進古城衛生院和各村(居)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進度,真正使社區群眾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幸福。
成為政協委員后,楊新良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方得始終”的原則,他的關注點一直在農村,他的提案件件系民計,箴言句句為民生。
“古城鎮在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率先建成全縣農業產業示范區,對于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實踐經驗,在洛南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楊新良提交了《關于打造農業產業示范區的建議》的提案。
楊新良在提案中建議將古城鎮打造成洛南農業產業示范區,加快發展智慧農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科研力量開展農業全產業鏈技術攻關與集成示范,提高農業產業鏈科技水平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2022年,楊新良在《加快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提案中建議,根據鄉村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其他比較優勢,準確定位鄉村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引導更多青年人返鄉下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
結合洛南鄉村游前景廣闊,但發展建設配套不完善等問題,他撰寫了《關于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建議》的提案。針對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薄弱、農村環衛工作面廣、線長、點散多難以管理等問題,他走村入戶開展調研,收集意見建議,提交了《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建議》的提案,貼合實際、符合民意的舉措,得到了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局等相關部門的肯定。
“通過政協這個平臺,我能及時地反映百姓訴求,更好地服務群眾。”楊新良說,盡管日常工作繁忙,他還是堅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履職能力,沉下心、撲下身,為基層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