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鎮委員
□ 記者 李彥伶 文/圖
“近年來,我國初婚年齡大幅推遲,離婚率明顯提升,男女性別比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性別比嚴重失衡,優化人口發展成了最緊迫、最現實的戰略任務。”細數近年來的低婚戀率,省政協委員、共青團陜西省委副書記魯鎮在今年省兩會上表示,解決好欠發達地區城鄉青年特別是男性青年的成婚難題,是關鍵中的關鍵。
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陜西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8—2025年)》明確指出,解決青年婚戀工作是青年發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并對婚戀觀和家庭觀的引導教育、婚戀交友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深入了解我省城鄉青年婚戀狀況,研究破解“婚戀難”的措施路徑,去年11月,共青團陜西省委聯合西安交通大學新型城鎮化與可持續發展課題組,對我省16-39周歲常住城市務工的農業戶籍青年和鄉村青年的婚戀問題進行了大規模調研。
調研發現,我省城鄉未婚青年的理想婚齡和計劃婚齡均呈遞增趨勢,欠發達地區城鄉青年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是在結構層面導致結婚難的主要原因。擇偶偏好與傳統婚姻匹配出現錯位,加之因行業性別隔離、社交能力限制與個人數字娛樂活動對閑暇時間的擠占,城鄉青年社交圈狹窄成為最主要表現。
針對以上問題,魯鎮在《關于優化提升我省城鄉青年婚戀服務效能的建議》的提案中,提出減輕婚育負擔、拓展婚戀服務、強化婚戀觀念引導等意見建議。
魯鎮表示,應加強教育、就業、醫療和社保等優質資源在城鄉間、區域間的合理配置,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以緩解遠距離流動造成的較高婚姻費用。同時,充分考量“婚戀住房”“減少稅收”“設立結婚專項低息貸款”等鼓勵性政策的可行性,以房產、減稅等實際舉措緩解城鄉青年的成婚經濟壓力。
“此外,還應積極提供職業規劃咨詢和技能培訓,全面推動落實女性生育全過程照護服務與補貼制度,出臺公共托育、就業保障、住房優惠、稅收優惠等多方面政策,以減輕城鄉青年的育兒壓力。”魯鎮表示。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