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鄉縣政協以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為著力點,探索創新學習、服務、活動、管理、激勵“五項機制”,主動引導委員謀事,積極服務委員干事,努力保障委員成事,有效激發委員履職活力,提升履職質效。
創新學習機制,夯實“委員之能”。該縣政協全面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制定年度學習培訓計劃,以“書香政協”建設為契機,通過舉辦委員培訓班、贈閱《各界導報》、印發學習資料、組織委員開展學習觀摩活動、召開專題輔導會、讀書分享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委員學習教育,筑牢思想之基,努力提高委員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
創新服務機制,建設“委員之家”。認真落實主席會議成員走訪委員、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走訪看望委員等活動,政協領導不定期地深入各界別委員單位、企業,了解情況,助企紓困,盡力幫助企業界委員解決用地、融資、技改等實際困難,積極反映委員的意見建議,引導和鼓勵委員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委員微信群,方便委員聯系、交流。同時對委員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梳理反饋,跟蹤回訪,協商解決,督辦落實,做到委員有呼聲,政協有回應。讓委員切實感受到政協“大家庭”的溫暖。
創新活動機制,拓展“委員之為”。制定《西鄉縣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機制》,落實落細《調研視察工作制度》,聚焦全縣中心任務,認真組織委員開展調研、視察、提案督辦等各項活動。先后精選民營經濟發展、鄉村產業振興、茶旅融合發展等課題,組織開展專題調研視察活動20多次,形成并報送了20多篇高質量的調研視察報告,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供了參考。同時,每年定期召開政情通報會,邀請縣級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會通報要情,報告相關工作,并聽取委員意見和建議,讓委員知情明政。推薦選派30余名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參與營商環境監督、行風評議、廣場問政等活動,拓展參政議政平臺。建立委員工作室12個,100余名政協委員參與其中,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和“微協商”活動,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架起聯系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創新管理機制,強化“委員之責”。修訂《西鄉縣政協委員管理辦法》,嚴格落實《西鄉縣政協委員履職考評辦法》,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強化委員履職管理與考核,對委員參加會議和活動、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參與公益事業等情況詳細記載,把履職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和屆終考評,作為委員評優樹模和換屆留任的依據。出臺《西鄉縣政協常委年度述職報告工作辦法》,開展政協常委年度述職和評議,增強了委員履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委員之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委員內在活力。每年開展“優秀政協委員”“優秀提案人”“優秀大會發言”“優秀社情民意信息”評選表彰活動。兩年來,先后對80名優秀政協委員、91名優秀提案人、10名優秀發言人和社情民意信息反映者進行了表彰獎勵。在縣電視臺開辦《委員風采》欄目20余期,宣傳報道委員先進事跡30余人,增強委員的社會影響力和榮譽感,極大地激發了委員履職熱情。委員撰寫提案、提交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的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參與政協各類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有力推動了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記者 謝昊天 通訊員 冀華謀)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