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9月13日,商洛市商州區政協召開十五屆十二次常委會議,圍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專題協商。
會前,商州區政協成立專題視察組,走進全區9個行政部門,18個鎮(街道),30多個行政村(社區),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
調研組了解到,目前全區共有279個村(社區)成立了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村級總資產達26.82億元。2023年全區村集體經濟總收益5252.87萬元,村集體經濟已從起步階段向消薄培強階段,從單純“輸血型”向“造血型”逐步轉變。
“看到成效的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問題。”調研組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還存在村集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村干部隊伍能力有待提高、村集體經濟運行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針對村“兩委”干部年齡偏大、人才緊缺問題。王志敏常委建議,應強化村級班子日常監管和動態調整,完善帶頭人選優、育強、激勵、保障、儲備機制,選優配強村級“頭雁”隊伍,引領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千萬工程’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以業為基,發展富民興村產業。”丁曉莉委員建議,應結合實際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探索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多元化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
王彥鋒委員建議,應借鑒銀行經營模式,試點建立“土地銀行”,引導農戶將撂荒地、零碎地等存入“土地銀行”,整體“放貸”給經營主體,發展土地規模經營、林下經濟、景觀利用和康養項目,從而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
“應總結全區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典型經驗,因地制宜進行試點推廣、分類指導、考核獎勵,形成鄉村之間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王真委員建議。
白波委員建議,應進一步健全財務管理、民主決策、收益分配、風險和債務防范等制度,加強屬地監管,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定期開展督導檢查,推動全區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活動規范健康運行。
唐瑭委員建議,應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加強對現有村干部的培訓和教育,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回鄉創業青年等群體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新活力。
區委常委、副區長陳新波表示,將積極推廣“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模式,引導村集體策劃包裝特色農業、鄉村民宿等鄉村產業,探索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制定人才培育計劃,全面推行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應用,多措并舉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
“村集體經濟是農村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縮小區域差距、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千萬工程’經驗為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商州區政協主席閆爭民表示,要樹立創新思維,更新傳統觀念,認真梳理歸納、吸納借鑒委員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視察報告,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添助力、增合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