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政協的大熔爐里,經過不斷淬火加鋼,我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政協是我成長的‘助推器’與‘加油站’。”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語摘自銅川市政協委員李河東的履職報告。
李河東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高中畢業后,當過民辦教師,干過燃料銷售,做過服裝生意,經過不斷摸爬探索,最終選定園林綠化作為安身立命的事業,并成為當地綠化行業的“領頭人”。
從2002年開始,李河東連續擔任多屆耀州區政協委員。2021年,又被推選為銅川市政協委員。迄今,與政協結緣已有23年。他坦言,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績,這得益于政協委員身份的加持。
“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投身履職工作。”李河東深知政協委員不僅是一份政治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自擔任政協委員之日起,他就倍加珍惜這份榮譽,牢固樹立委員主體意識、界別意識和服務意識,始終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委員職責。
委員肩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不竭動力,推動他發揮好雙重角色,爭先進、做表率。一方面,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立足自身崗位,積極照章納稅、守法經營,爭做銅川綠化行業發展的見證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另一方面,發揮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錨定發展目標,聚焦大事,著眼難事,注重實事,深度協商議政,廣泛凝聚共識,有效民主監督,形成高質量意見成果。
學習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和重要任務,是委員履職的重要前提和重要途徑。作為耀州區政協經農委委員工作室召集人,李河東積極組織參加書香政協委員讀書等駐室活動。他表示政協搭建的學習平臺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四種能力”,還有效拓展了人脈、開闊了眼界,有力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為管理企業行穩致遠賦能。“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我從中受益良多。”李河東說。
回顧二十多年的政協履職路,讓李河東印象最深的是他通過提案讓家鄉群眾告別了不通電話的歷史,他至今還記得那是他履職以來撰寫的第一條政協提案——《關于盡快給阿子塬接有線電話的建議》,該提案被列為當年耀州區重點提案,由區委書記領銜督辦。“電話裝上了,辦理單位工作人員讓我拔號試試,那一刻永遠也忘不了。”李河東動情地說到。
第一次撰寫提案反映問題就幫助解決了群眾最期盼的事,這大大激發了李河東的履職積極性。隨后,他積極撰寫提案信息,推動通村路修到家鄉阿子塬,解決群眾出行不便的問題。看到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墓荒草萋萋,為修繕柳公權墓地奔走呼吁、出謀劃策,在他的推動下,柳公權及兄長柳公綽墓被重新修葺。近年來,圍繞柳公權文化品牌提升不斷建言發聲……
二十多年來,李河東積極參加政協各種活動70余次,撰寫提案5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0余條。《關于盡快修通關莊鎮至馬吉村油路的建議》等八件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提出的《關于設立柳范紀念日》提案,引起市級層面重視。先后四次被評為區政協優秀委員,市政協表彰其為助力脫貧攻堅“結親戚”活動先進個人。
李河東也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捐款捐物。自2015年起,積極吸納步壽塬周邊群眾及貧困戶到企業就業,年發放臨時工工資90余萬元,持續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增收。同時,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累計捐款50余萬元,并多次采購扶貧助農產品累計5萬余元。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當有新作為。李河東表示,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針,在人民政協的大舞臺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記職責使命,務實擔當進取,做好新時代的人民政協委員,為譜寫銅川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再立新功。(記者 蔣維博)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