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謝昊天)晨曦漫過秦嶺南麓,漢中市洋縣的沃野上,朱鹮舒展羽翼,掠過金色的稻浪。這優雅的身影,不僅描繪著生態奇跡的畫卷,更成為當地綠色發展的“金鑰匙”。
1981年,世界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縣姚家溝被發現。經過人工干預、守護,如今朱鹮的全球種群已突破萬只,棲息地向整個東亞擴散。這場“重生”奇跡,不僅成就了世界瀕危物種保護的典范,更悄然為洋縣塑造了一塊閃亮的“活招牌”——“朱鹮之原·有機洋縣”。
7月23日,步入洋縣朱鹮生態園,朱鹮獨特的鳴叫聲不絕于耳。而在不遠處的紙坊街道草壩村,村支書劉開昌指著生機勃勃的田野,道出了更響亮的數據:“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8萬元。”
草壩村,作為朱鹮重要的夜宿地、繁殖地和覓食地,如今已成為有機農業蓬勃發展的“熱土”。該村依托朱鹮核心保護區的獨特生態優勢,打出“有機牌”,探索“支部引領+合作社運營”“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并引入專家工作站,逐步構建起集有機農產品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旅游觀光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體。
目前,全村3800畝梨園、4600畝水稻油菜基地獲得有機認證。黃金梨、菜籽油、黑米酒、黑米醋、果蔬脆片等13類產品行銷全國。其中,黑米茶、黑米、黑米糊更入選“中科年貨節”地理標志產品清單。僅有機產業一項,2024年就實現產值6050萬元,村集體和村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
朱鹮,成為洋縣農產品獨一無二的生態背書。在田嶺村,陜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建起了千畝有機糯稻基地(2011年通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證中心認證)。他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聯結模式,以高于市場價約30%的價格收購農戶的有機糯稻,專用于釀造醇香的有機謝村黃酒。
坐擁15000畝有機基地與2萬畝優質稻田的陜西雙亞有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其大米、五彩米等產品以穩定品質贏得市場。公司董事長周亞剛一語道破關鍵:“朱鹮棲息地賦予的環境純凈度,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機’疊加‘朱鹮’品牌,讓產品在北上廣深等高端市場備受追捧。”這清晰印證了生態保護帶來的品牌溢價。
朱鹮飛過之處,稻田染上生態的金色。洋縣的有機產業之路,始于對國寶的深情守護,興于對生態價值的智慧轉化——當每一粒米、每一滴酒都浸潤著朱鹮家園的陽光雨露,綠水青山的豐厚饋贈,便自然沉淀為市場認可的真金白銀,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萬千民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