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府谷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精心組織、多措并舉,打好動物防疫“預防針”,筑牢畜牧防疫“安全網”。...
1月8日,陜西交控集團神府分公司工會舉辦了“春聯賀歲·福迎新春”送春聯活動,為分公司員工送上了一份溫馨而喜慶的新春祝福。...
近年來,府谷縣哈鎮聚焦鄉村人才“雁陣”建設,擰緊“選、育、用、管”鏈條,努力打造一支“招之能來、來之能用、用之能勝”的硬核“后浪”隊伍,以“雁陣效應”持續賦能鄉村振興。...
為促進兄弟協會之間合作交流、密切溝通,1月5日上午,商洛市商州網絡聯盟舉行加盟儀式,與商洛市、區10個兄弟協會簽訂加盟協議。...
創新政協委員工作室與“四下基層”要求的融合機制,實現鎮(街道)委員工作室對鎮(街道)所轄村(社區)全覆蓋、界別委員工作室對聯系單位全覆蓋,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向群眾靠攏,進一步強化政協委員與基層群眾的聯系,使政協委員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情、民意、民需。通過面對面的宣講、交流,使群眾更加了解黨的政策,增強政策的執行力和落實效果,通過協商民主的方式解決基層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近年來,閻良區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扎實貫徹省、市文史資料工作座談會精神,聚力新時代政協文史工作“兩個轉變”的新要求,在做好文史資料征編的同時,以“四個結合”為抓手,在加快文史資料研究成果轉化利用上狠下功夫,為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共識、聚人心,展現出強勁優勢和蓬勃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主動對標對表“四個凝聚”要求,勇擔政治使命,深化實踐探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畫出最大同心圓。...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為提振市場消費信心,從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2月28日,定邊縣再一次向縣域內發放餐飲、超市、百貨、加油券四類電子消費券及汽車消費補貼,共計200萬元,精準助力市場消費回暖升溫。...
近日,榆林補浪河女子民兵連被陜西省委宣傳部表彰為“三秦楷模”,在新年度的開訓拉練中,又被榆林軍分區賦予宣傳鼓動的新任務,展現出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她們是艱苦奮斗治沙群體的優秀代表。...
佳縣,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東南部,總土地面積2029平方公里,總人口26.3萬,是陜西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隆冬時節,陜北大地進入農閑期,靖邊縣室外溫度已逼近零下二十攝氏度。然而,在蔣家窯則水庫項目施工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建設者們不畏嚴寒,正在進行隧洞支護與壩基開挖作業,充分利用連日的晴好天氣,爭分奪秒推進工程建設,確保工程按期完工。...
2024年,商南縣搶抓商洛市被列入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機遇,認真實行“四個三”機制,持續在“兩山”轉化上下功夫,全力推進“生態顏值”向“經濟價值”轉變。...
“打兒時記事起,村里頭有一汪水,種了一片蓮菜。在那個吃飯都很艱難的年代,一盤蓮菜讓人回味無窮。如今政府搭臺幫助我發展九眼蓮產業,今年改良了種植技術、擴大了種植規模,年產值有望突破30萬斤。”山陽縣色河鋪鎮陸家灣村龍景泉九眼蓮合作社種植大戶陸德春說。...
“請大家品嘗一下核桃點心、核桃秦鍋酥……”1月5日,在2025大秦嶺牛伯伯·新品發布會上,大秦嶺牛伯伯創始人牛波向嘉賓一一展示新開發的核桃產品。...
2024年以來,洛南縣新聞宣傳工作聚焦熱點、挖掘亮點、突出特點,全方位、多領域、寬層次講好洛南故事、傳播洛南好聲音、展示洛南好形象,為推進洛南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思想保障和強大精神動力。...
近年來,鎮安縣大坪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中心,堅持“與群眾需求、與中心工作、與傳統文化”三個結合,圍繞高齡、困難、空巢、獨居四類老年群體,開展“情系桑榆,志愿助老”志愿服務項目,有效提升了老人的生活品質,錘煉了志愿服務隊伍,營造了文明鄉風,助推了鎮域發展。...
磚井鎮西仁溝村位于定邊縣磚井鎮政府南10公里處,屬于白于山區麓斜坡區,占地面積4.33萬畝。全村設6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66戶、1789人。自定邊縣政協派駐西仁溝村開展幫扶工作以來,始終心系農戶,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以為民務實的工作成效彰顯新時代人民政協的使命擔當。...
2024年以來,山陽縣匯聚產業工人隊伍改革合力,筑牢產業工人隊伍信仰之基,提升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增強產業工人隊伍幸福指數,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
近年來,城固縣政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新方位新使命,創新思路、突出特色,緊密結合城固厚重人文,深入探索文史工作新路徑、新形式,不斷推動政協文史工作提質增效。...
和著“鄉音”,帶著“泥味”,理論宣講走進田間地頭;帶著“溫度”,伴著“深度”,實踐活動送進千家萬戶;摒棄陋習,培育新風,移風易俗浸潤群眾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