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高凱)“我寫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愛是這次創作的出發點。”這是著名軍旅作家王筠對于自己最新戰爭題材長篇小說《交響樂》的概括。
長篇小說《交響樂》 小新 攝
王筠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迄今有長篇小說5部,長篇紀實報告文學2部,中短篇小說30余篇400余萬字。紀實文學《最長的三天》曾獲全軍抗震救災優秀文藝作品獎;抗美援朝戰爭長篇小說《長津湖》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等獎項。
《交響樂》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戰爭真實歷史背景為題材而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以志愿軍某部軍直偵察營、某師醫院治療隊、某部穿插營和美軍某空降團戰斗群特遣隊的戰斗歷程為牽引,真實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彰顯了廣大志愿軍官兵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冷酷與柔情,清澈與迷茫,溫暖及伴隨著溫暖的悲傷,它們如影隨形,一一顯現在其間。
王筠表示,《交響樂》首先是一部戰爭小說,一部抗美援朝小說,一部關于中美直面對決的小說。“當我們今天回顧這場將近70年前的大戰,我認為它最重大,也是最直接的意義就在于揭示戰爭永遠都不屬于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必然選項,也不是人類的選項。合作、尊重、包容和愛才會使得我們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談及《交響樂》在今天的意義,他表示,今天的世界上,對抗還是合作的問題比以往都更加具體的展現在人們面前,“希望《交響樂》會給大家帶來一些有意義的思考。”
王筠用“愛”來概括自己此次的創作初衷,“對于一部作品,一百個讀者可能會有一百種不同解讀,作為作者,我的出發點就是寫一個愛的故事,包含的比較多,有同志之愛,階級之愛,人性之愛,男女之間的愛情,有敵我之間超越國家、超越種族,超越敵對雙方的這種愛。我覺得在一個戰場上,最殘酷的不是那些支離破碎、血肉橫飛,最殘酷就是剝奪人和人之間的愛,這是我寫戰爭小說的初衷。”(完)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