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共產黨宣言》劇照 記者 尚洪濤 攝
話劇《路遙》劇照 記者 尚洪濤 攝
金秋已至,濃郁的文藝氣息也伴隨金桂飄香正在回歸古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因疫情而暫歇一段的舞臺演出與豐富展覽,正在分階段、有秩序地重新融入市民生活中。記者昨日從多個藝術場所采訪獲悉,9月起,已有多部演出劇目在調整檔期后重新上架對外開始售票,西安諸多文藝院團也正在為重登舞臺蓄力醞釀“好戲”。
舞臺重啟,迎接戲劇與音樂的共同回歸。這個月,陜西大劇院的舞臺燈光再度亮起。記者獲悉,9月10日、11日,原創音樂劇《趙氏孤兒》在陜西大劇院歌劇廳登場,成為劇院9月“開門迎新”的重磅劇目。該劇創作團隊強大,不但聚集了蕭麗河、張叔平、金培達等幕后“頂級配置”,以及鄭棋元、徐均朔、方書劍、何亮辰等音樂劇演員,更迎來影視明星明道、薛佳凝的跨界演出。導演徐俊在元雜劇和西方改編的基礎上再度創作,讓這個在中西均聲名遠揚的故事,以音樂劇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除了《趙氏孤兒》,在這個秋日,無論是在西安音樂廳奏響的《曹鵬演繹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六)》,還是會在西演LIVE·塞斯拾陸劇場上演的讓人熱血沸騰的演出《更迭》,無論是在西安荷苗藝術空間登場的戲劇《塔2.0》,還是將于月底在曲江創意谷展演中心·車庫劇場再度和小朋友相見的兒童劇《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都通過豐富而多樣的藝術形式,試圖喚醒西安人的文藝細胞。根據現階段疫情防控要求,多家劇場也希望通過媒體溫馨提醒觀眾,入場前須配合掃碼(行程碼、西安市民一碼通)并進行測溫,進入劇場后對號入座,且全程佩戴口罩。
與此同時,滿足大眾求知欲的文化展覽也正陸續開啟。本周,“印記初心——大眾篆刻作品展”全國巡展首站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圖書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以“鑒印憶黨史 永遠跟黨走”為主題,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四大部分,共創作和展出300余枚大眾篆刻作品。9月5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賈平凹文學藝術館開展的《山海圖紀之鯤鵬變許英輝藝術展》,則讓參觀市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傳統與當代藝術融合的奇妙——本次展覽為藝術家許英輝在西安舉辦的首次個展,展覽呈現了48件許英輝的最新原創作品,包括9件撕紙作品,4件水墨作品以及35件焦墨作品。
記者了解到,8月上旬疫情防控形勢再度嚴峻后,我省各地多場文藝演出延緩或取消,但文藝工作者們的排練與創作從未停歇。眼下,伴隨劇場劇院正在陸續開啟,排練場中每日的燈光也亮得更久——大家正馬不停蹄為復工醞釀“好戲”,期待用最好的作品回報給久違的觀眾。
在西安慶華文化宮,整個8月,西演·戰士戰旗雜技團的演員們都在抓緊排練新劇《戰魂——第三戰隊》,該劇是一部軍旅題材雜技劇,講述年輕一代軍人在部隊生活成長的故事,于雜技間融合了戲劇、舞蹈等多種時尚元素,更加符合當代人的文化需求與審美取向。這部精彩大劇原本定檔8月27日、28日在陜西大劇院首演,但最終因為疫情推遲演出。團長張權將突然的變故視為磨礪,“我們整個劇都已經成型,但既然有這樣的時間,我們反過來再精雕細琢,讓它在舞臺重啟的那一天,以最好的姿態,面見觀眾。”
同樣在為重見觀眾加緊準備的,還有西演·西安話劇院——9月6日,西安話劇院剛剛完成對近期排演小戲小品的集中審檢。與此同時,西安話劇院青年班集訓也開始了,集訓組織演員從戲劇、表演、臺詞、聲樂、舞蹈等方面進行學習,為西安話劇院話劇《路遙》、話劇《共產黨宣言》的演出做好準備。
火熱而繁忙的景象,也出現在西演·西安易俗社中——近日的易俗社排練場內,傳統劇目《庚娘傳》《玉堂春》正在如火如荼地排練中。伴隨易俗社文化街區開街在即,易俗社博物館內,講解員實地講解等方面的系統培訓正在進行中。“盤活、整合和呈現傳統資源,最終落腳點在于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文化產品的需求,將更多文藝精品奉獻給群眾——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正在于此。”易俗社社長惠敏莉說。 (記者 孫歡)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