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日,由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指導,當代陜西雜志社和榆林學院(綏德師范學校)主辦,以革命先烈李子洲為原型創作的話劇《李子洲在1929》,在西安話劇院新城劇場隆重首演,來自省直機關和社會各界近1000人觀看了演出。此劇充分運用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李子洲是李大釗的學生,五四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組織者,1923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返回陜西后在渭北中學、榆林中學任教,后又任陜西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校長,培養了大批青年共產黨員,造就了陜北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在黨內歷任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省軍委書記、省委代理書記,參加組織、領導了清澗起義和渭華起義,是陜西革命的先驅者和陜北共產黨的奠基人,也是陜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之一。1929年2月,李子洲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同年6月犧牲,但是他的精神被延續下來,播下的革命火種在陜北熊熊燃燒,為中央紅軍在陜北落腳奠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毛澤東為李子洲題詞“陜北共產黨奠基人”,朱德為李子洲題詞“陜北共產黨發起人”,習仲勛為李子洲題詞“一代英烈千秋功臣”。1943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決定設立子洲縣,以紀念李子洲。
本劇講述了李子洲臨近犧牲最后十天的故事。用獨白的方式將李子洲的生平和革命事件娓娓道來,猶如經線把一個個片段串聯起來,李子洲創辦學校、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陜北最早黨團組織、播撒革命火種、進行武裝斗爭實踐等紅色歷史都在劇中清晰可見。該劇通過虛構的三個人物——國民黨警察局局長栗滌平、得意門生張甫仁、暗戀他的學生栗奕,用對白的方式與李子洲在精神層面不斷碰撞、交鋒、對決。最終,李子洲用自己的方式捍衛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意志,用鮮血吼出了“無論我李子洲生死如何,站在這里我就能看見,一個美麗的新中國正如一輪噴薄而出的紅日,它出現在了并不遙遠的地平線上。為此,我們每個人都將付出自己的代價。我來到了這世界,我完成了我的使命!”
畫面的低沉和人物的鮮活,燈光的幽暗和內心的火熱,舞臺的簡潔和劇情的復雜,樂曲的單純和多樣的呈現,線條的平靜和節點的噴薄,沖突的簡短和背景的浩瀚……短短的兩個小時展現了李子洲十幾年的革命事業,共產黨人上百年的革命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仁人志士的孜孜追求。
該劇以青磚浮雕作為舞臺背景的設計基調,融入歌隊的經典藝術形式,利用口琴精準傳遞那個時代的特色,以國際歌貫穿話劇始終。場景設計、燈光、音效,精致的舞美設計為這臺話劇注入了活力,為觀眾打造了沉浸式觀賞的氛圍。演員們以沉穩精湛的演技雕刻了人物的靈魂,讓這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得以突破時空,與時代共振。
中國話劇協會主席藺永鈞評價說:“這部話劇無疑能夠列入全國優秀劇目行列,而且在優秀劇目行列可以排在第一方陣。”中國話劇協會副主席汪守德說:“陜西文化土壤深厚,革命傳統更為深厚,這部話劇的上演,對李子洲等人革命精神的傳播對國家、民族及我們國家在世界立足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中央戲劇學院新聞系主任彭濤說:“這部劇表現形式現代,舞臺簡潔大氣,有很強的劇場性。”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李法曾說:“臺詞好,人物關系的設置和安排處理地也相當好。”
《李子洲在1929》由國家話劇院原院長周志強擔任藝術總監,著名劇作人金海曙為編劇,由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韓杰、導演朱秋玥聯合執導,此前已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預演兩場,獲得觀眾一致好評。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