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靜波 攝
省政協委員、寶雞市政協副主席和惠敏在發言時說,開發區是一個地方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利用外資的主力軍。但從調研情況看,陜西開發區在引進外資方面還存在對引進外資重視程度不夠,外資企業規模偏小且引進難,招商方式和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問題。
“在每年的各種招商活動中,簽訂招商引資合同數量大,但外資項目沒有幾個,真正能夠落地的外資項目就更少,存在重內資,輕外資的現象。從招商引資主體看,招商部門在引進外資中更多的是履行了考核職責,而各類開發區沒有發揮主體功能作用。”和惠敏坦言,我省引進的外資項目,大多數是外商企業的再投資項目,投資規模、生產規模都不大,極少有像三星電子、美光半導體這樣的龍頭企業,因而對當地產業集聚的提升帶動力不足。
目前招商方式多以政府引導為主的“大部隊”招商,以企業為主或者產業規劃定位為主的精準招商不夠,在談項目成功率低。此外,對簽約項目緊盯跟蹤不夠,在項目落地建設投入運營中缺乏協調推動的長效機制,配套政策不完善。
為此她建議,改進招商方式,注重招商效果。一是開發區要瞄準世界500強,瞄準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引入企業資金和先進技術,帶動園區企業技術改進和升級。二是圍繞園區重點企業實施精準招商,從地毯式服務提升到個性化服務,以企引外、以外引外。三是大力開展委托國外陜西商會招商、經貿交流活動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活動。四是政府招商部門和開發區要研究資本流出國(地區)、流向行業和重點企業投資的規律、特點,精準把握投資機遇,形成國外國內、省市縣聯動,政府、企業共振的招商格局。
同時,增強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建立外商投資項目協調常態化機制,組成專班,包抓包扶,兌現承諾。推行圓桌會議,建立政企溝通機制,及時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問題。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規范透明,法制化、國際化政務環境。完善配套政策,從產業項目注冊落戶、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投入生產產生效益、納稅貢獻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圍繞開發區支柱產業、龍頭企業配套需求,擴鏈、強鏈、補鏈,推動企業聚集化、規?;l展。
各界新聞網、各界新聞網官微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