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生產生活垃圾隨意堆放,村內垃圾收集設施缺乏,農村垃圾處置方式簡單,缺乏健全的環境衛生管理機構、隊伍不健全、管理不專業,無法滿足基本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需要等問題。
郭亞紅委員建議,要按照點線面相結合原則,規范村內垃圾傾倒點的設置,科學建設、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設施,及時清運農村垃圾,建立完善 “戶集、村收、村處理”垃圾處置模式;要建立健全衛生長效保潔機制,以自然村為單位,設立保潔員,加強村莊日常保潔和公共基礎設施日常維護;要推廣污水生態治理模式,采取雨污分流、生物厭氧池、人工濕地等污水處理方式,對“農家樂”、畜牧產業及農村生活污水實行無害化處理,結合開展“三清”(清垃圾、清水體、清堆放)和“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灶、改房)工作,逐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使農村始終保持山青、水潔、地凈、景美;要引導農戶拆舊建綠和道路兩廂植綠,實施街道兩側、村莊公共綠地、庭院綠化美化工程,做到路邊有樹木、庭院有綠蔭、活動有綠地。(記者 王斌 實習記者 王君茹)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