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充分發揮建言獻策職能作用,積極動員社務委員和社員單位就抗擊疫情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意見建議,為黨和政府匯集眾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省政協常委、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通過“盤古智庫”平臺參與討論并提出建議。通過分析預測了疫情對我國總體經濟影響和具體方面,并提出了以科學研判減輕恐慌,促進社會秩序恢復;實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資;大幅減免中小企業稅費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推行靈活用工政策等政策建議。此外,通過搜集梳理近期全國多地出臺的關于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政策措施,提出五大部分22條政策建議。具體為:第一,減輕企業負擔。延期繳納稅款,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引導降低房租成本,增設創業孵化基地、園區運營補貼;第二,加大金融支持。確保中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降,緩解企業資金流動性困難,降低信貸融資成本,加大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力度,提供差異化的金融優惠服務;第三,優化提升服務。加快支持企業發展資金兌現進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建立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幫扶機制,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長效機制,建立貿易糾紛專項法律援助機制,建立行業專項政策支持機制;第四,穩定員工隊伍。援企穩崗,緩繳社會保險費,支持鼓勵各類靈活用工信息平臺發揮作用;第五,生產經營支持。給予補貼獎金,緩解企業用能成本壓力,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支持科技創新。
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秘書長王彥平建議涉病毒及其他傳染源的科研醫療機構和存在隱患的交易市場應遠離城市及人口密集區。王彥平認為,隨著城市建設規模日益擴大,一些涉病毒及其他傳染源的科研醫療機構和存在隱患的交易市場被城市社區包圍,隱患極大,如華南海鮮市場位于武漢這座千萬人口級特大城市的鬧市區,客觀上助長了病毒的蔓延。各地要對涉病毒及其他傳染源的科研醫療機構和存在隱患的交易市場進行排查,凡不具備市場開辦條件的,要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要定期組織工商、衛生等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監督檢查,對其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實施嚴格監管,并逐步將涉病毒及其他傳染源的科研醫療機構和存在隱患的交易市場遷出城市人口密集區。
省政協委員、省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務委員、陜西法智律師事務所主任雷西萍建議,要把防疫和恢復正常工作同時抓,在保障安全衛生的前提下,抓緊組織復工復產,特別是恢復涉及老百姓民生和農業生產方面的工作,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從防疫角度看,要進一步厘清央地職責,激勵各地科學防疫、依法防疫,精細化“疫情圖”,根除“表格防疫”的新形式主義;從機制角度看,要進一步完善疫情風險分級機制,堵疏結合,做好“戰時”向“常態化”機制轉變的準備;從生產角度看,要避免“一刀切”,要明確工廠復工標準,減少對企業和市場的干預,允許防控達標企事業單位有序復工復產;從產業角度看,應順勢而為,推動我國經濟產業結構升級;從民生角度看,要加快農業企業開工建設,穩定恢復農業生產,全力做好春耕備播,加強產銷有效對接。
咸陽市政協委員、省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務委員、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書陽結合工作實際,從10個方面就有序組織復工提出了意見建議:一是實施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加強對行業企業的分類指導幫扶。二是指導和幫扶企業正常生產務必做到“四堅持、兩必須”;三是指導復工單位制定防控預案,設置臨時隔離區域,協助配備防疫物資;四是采用走訪企業、“點對點”服務等方式,為企業協調解決存在困難;五是要做好企業用工監測調查;六是拓寬崗位信息發布渠道和線上招聘求職力度,加強用工儲備;七是出臺專項用工政策進行扶持;八是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補貼范圍;九是加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扶持力度,鼓勵在校學生到復工企業開展實習實訓;十是解決企業生產經營融資問題,緩解企業資金流動性困難。
(陜中職)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