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師楊光炤在調研時發現,目前,我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已全面展開,但根據調研情況看,“自上而下”的改造模式,尚不足以制定和實施高質量的社區規劃,充分調動廣大居民積極性。
楊光炤說,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上海、成都、深圳等地采取“定向邀請”和“申請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選拔出具有“專業化”能力和“在地化”特征的社區規劃師隊伍," />
記者 杜靜波 攝
7月30日,省政協召開“推進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月度協商座談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師楊光炤在調研時發現,目前,我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已全面展開,但根據調研情況看,“自上而下”的改造模式,尚不足以制定和實施高質量的社區規劃,充分調動廣大居民積極性。
楊光炤說,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上海、成都、深圳等地采取“定向邀請”和“申請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選拔出具有“專業化”能力和“在地化”特征的社區規劃師隊伍,探索形成了《徐匯區社區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關于在成都市中心城區實行社區規劃師制度的實施意見》《社區規劃師制度實施方案(試行)》等較為成熟的先進做法和經驗。
“這類制度是通過對社區內部和外部街區的統籌規劃,激發最大的空間價值和空間吸引力,做到小投入大收益。” 楊光炤介紹,從居民角度把脈老舊小區改造,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居委會、物業、業委會、社區社會組織民主構建議事平臺,實現社區自治、共治。
楊光炤建議,我省應該借鑒先進經驗,鼓勵各市(區)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和推廣由規劃設計骨干擔任各社區規劃師的制度,為社區層面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各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讓原本相對松散的老舊小區改造向制度化發展。社區規劃師的具體職責包括專業咨詢、設計把控、實施協調、技術服務等方面。
以《陜西省關于推進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意見》為依據,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進行建筑、綠化、景觀、文化等的城市設計統籌,營造建筑可閱讀、街區能漫步、小區有溫度的高品質社區環境和特色風貌。
同時,以社區規劃師深度參與城市管理為契機,推動更多的專業機構、專業組織、專業人員加入老舊小區改造和管理,完善多元主體協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建議在市、區兩級建立“社區規劃師辦公室”,協助社區規劃師開展工作,保障社區規劃師制度有效推進。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