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獻諍言謀良策
銅川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側記
1月31日上午,政協銅川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當日下午的大會發言現場,10名市政協委員站上發言席,圍繞“推動資源型城市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如何開好局、起好步,展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觀點激蕩。
10名委員發言,主題很明確
“提升鋁產品競爭力,推動水泥建材全產業鏈,推進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有效釋放火電產能,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綜合貢獻度。”第一個走上發言席的王成棟委員單刀直入,緊扣傳統產業“一黑一白”轉型升級,以“抓雙循環發展機遇,謀銅川追趕超越”為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建議。
孫思邈在全世界具有唯一性、獨特性、至高性,是銅川最大的文化“IP”和金字招牌。左車寧委員建議,“要豎起藥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旗幟,把打好“藥王”品牌作為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推動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真正把孫思邈中醫藥文化優勢轉換為中醫藥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實現“文化符號”向“經濟符號”的轉化。
針對這一話題,王江華委員認為,打響“藥王”品牌,必須有產業支撐,他建議加大康養企業項目的招商力度,進一步靈活招商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營銷推廣、設立招商標準、實施精準招商,吸引一批優質、高效的大型康養企業項目落地銅川。
“立體交通是一把‘雙刃劍’,不可避免會帶來‘虹吸效應’和‘過道效應’。”隨著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建成,加速了“西銅一體化”進程,“過道”“虹吸”效應也會帶來不利影響。這一潛在問題引起楊瑩委員的關注和思考,她建議,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壯大特色農業、發展優勢工業、做實康養產業,錯位發展,形成優勢互補。
氣氛太熱烈,委員有些“緊張”
推進產業發展壯大和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李新章委員建議,職業教育要面向“六大產業集群”以及商業航天、光電子集成等新興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的設置專業課程。王策委員則建議積極培育鄉村本土人才,大力優化鄉村干事環境,創新匯聚鄉村人才資源,選拔培養鄉村領軍人才。
加大對民營企業扶持力度,激發民營企業主體活力是委員集中反映問題之一,王海軍委員建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應繼續延長執行紓困惠企系列政策,進一步提高財政補助、稅收減免、金融支持、援企穩崗等多項普惠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降低民營企業經營壓力。
“加快新耀一體協同發展的建議”,“加強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建議”“加強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李旭江、路彥峰、齊新鋒等委員就提升城市競爭力和進一步改善民生方面積極建言,贠學斌等10位委員作了書面交流發言,現場氣氛熱烈。
“大會發言是‘兩會’的重頭戲,要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必須要保證質量第一,精準建言。”會后王海軍坦言,這是他第一次在大會發言,盡管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還進行了試講,但臨場時望著臺下市上主要領導和二百多名委員都注視著自己,還是不免有些“緊張”。
當天下午,市政協主席劉印生,副主席穆新安、成登鵬、馬登科、路一民、田芳珍、彭群才和秘書長呼曉春出席,市委書記樊維斌,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智遠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各界導報記者蔣維博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