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大媽,我們來看你了,最近身體可好?”“呀,是你們來了,快,屋里坐。”2月4日,在佛坪縣塘灣村,省政協副秘書長、機關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宏一行剛走進趙如存家,老人就連忙招呼大家屋里坐。
春節將至,基層群眾生活安排得怎樣?還有哪些困難需要幫助解決?帶著這份牽掛和惦念,2月3日至4日,張宏帶隊到佛坪縣開展“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脫貧攻堅 回村回訪”慰問活動。
塘灣村位于佛坪縣城北部,村里土地少、資源缺、底子薄,是典型的“三無村”。為了對口幫扶塘灣村脫貧“摘帽”,自2015年起,省政協機關采取領導帶頭、部門包抓、專人負責等一系列措施,終于讓塘灣村在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我現在可真是過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平日里,駐村干部常來噓寒問暖,很貼心。”當趙如存看到曾擔任塘灣村第一書記的孫仁彬,高興地和他擁抱,連連夸贊省政協駐村干部辦實事得民心。
今年77歲的吳潤發家里有六口人,小兒子因患有聽力障礙被定為三級殘疾,孫子是位聾啞殘疾人,家中因缺少勞動力,生活過得十分艱難。自從省政協派干部駐村結對幫扶,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曾擔任塘灣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的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干部張永禹鼓勵吳潤發,一定要克服困難,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健康快樂地生活。
走進老黨員周文財家中,大家關切地詢問一家人的生產生活情況。省政協駐塘灣村第一書記閆河表示,要關心愛護老黨員,全力解決好他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讓老黨員能夠安度晚年。每到一處,大家都要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慰問金,為困難群眾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遞省政協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切實保障改善民生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
當日上午,由省政協機關、佛坪縣委黨校、縣婦聯、團縣委聯合舉辦的“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脫貧攻堅 回村回訪”慰問活動春節大禮包發放活動也在舉行,領到愛心大禮包的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黨的政策越來越好,發的米面油不僅是年貨,更是省政協對我們的濃濃深情。”領到年貨的村民楊大媽樂呵呵地說,現在的幫扶干部就跟自家親戚一樣,什么事都替大家著想,有了他們的幫助,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一份份慰問品、慰問金送出了省政協的關愛,飽含了省政協對老百姓的祝福。塘灣村的變化讓歷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感觸良多。
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張永禹擔任塘灣村駐村工作隊隊長。他說,現如今,村子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人均收入持續增加,產業發展初見成效。
2014年4月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2015年8月擔任塘灣村第一書記的孫仁彬,是省政協機關在塘灣村派出的第一任第一書記。孫仁彬深感責任之重,盡力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為佛坪縣農貿市場和幼兒園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為香菇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省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干部梁津宏擔任塘灣村第一書記,他經常入戶傾聽脫貧戶想法,全面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在香菇產業擴規模、上臺階上作出了積極貢獻。
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省政協機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強化組織領導,選優配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壓緊壓實扶貧工作責任。多年來,歷任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協機關黨組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緊盯貧困人群,優化幫促措施,充分發揮政協獨特優勢,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實現由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轉型。
據省政協駐塘灣村第一書記閆河介紹,近年來,省政協駐村工作隊在種植、養殖方面,積極協調多個政府相關部門落實資金105萬元,建成20座“袋料香菇”大棚,成立了合作社,吸納困難群眾入園務工,把所有貧困戶納入合作社參與分紅。
2020年,塘灣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各項收入148萬元,其中電子商務和消費扶貧收益128萬元,資產性收益20萬元,兩年來,已實現銷售收入近300萬元,純收入100萬元,脫貧戶累計分紅達到4000元以上,在全縣村集體經濟考核中位列第一。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群眾的認可是最大的鼓舞。”佛坪縣政協副主席柯明賢說,省政協對佛坪縣的幫扶深入人心,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佛坪將緊抓幫扶機遇,化感動為動力,帶領村民持續增收過上好日子。
大家表示,佛坪縣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改造,為今后旅游業發展打下基礎,不斷擴大產業、增加就業,改善發展硬環境,更好地服務群眾,讓村民共同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