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川市政協
2020年8月,銅川市政協圍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銅川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雙月協商。為搞好此次協商活動,市政協調研組歷時兩個多月,先后通過實地調研、走訪企業、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實際情況、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并組織委員先后赴西安市和咸陽市,學習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經驗。在認真籌備基礎上,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同市政府深入協商,提出意見建議,助力銅川經濟高質量發展。
存在問題
(一)行政許可事項劃轉不到位,審批權限下放不平衡。按照《銅川市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實施方案》,全市交由市審批局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涉及32個部門、共313項,目前劃轉了18個部門221項,除全省要求已經取消的13項事項外,還有79項未劃轉。此外,一些審批權限下放不平衡,如建筑施工許可等審批權限,個別區縣的審批權還保留在市級部門。
(二)基層對下放的審批權“接不住、管不好”。一些審批權下放后,基層沒有相關檢測設備和專業人員,承接審批權限的能力和水平不足,出現了“接不住”現象。如部分區縣承接的林業苗木檢疫證核發、公共場所衛生經營許可等專業性強的事項,由于沒有相關檢測設備和專業人員,還需要到市上或省上進行檢測。區縣審批部門工作力量弱、工作量大,加之基層審批工作人員缺少專業和系統培訓,業務能力不強,造成對下放審批事項“管不好”。
(三)網上可辦率低。全市行政審批依托的政務服務網目前尚未實現所有部門數據的互聯互通,造成已經納入全省一網通辦總事項的審批事項,在實際辦理中仍需要使用各部門專網的情況,且專網沒有與政務服務網接通,辦理信息無法在政務服務網上呈現。還有一部分人在辦理企業注銷、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事項時,仍習慣于傳統審批模式,造成全市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偏低。
(四)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少、服務水平不高。市便民服務中心目前進駐部門和單位27家,設置辦事窗口64個,還有部分部門單位沒有進入。與我省其他市區比較,存在便民服務中心面積小、服務窗口少、窗口服務人員缺少常態化業務培訓等短板。
(五)沒有建立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與咸陽市“互聯網+大走訪”平臺相比,銅川市雖然建立了智慧城市信息平臺、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管理平臺、重點項目建設綜合管理平臺等信息平臺,但分屬不同部門管理,沒有專門的大數據管理機構,也沒有建立綜合性的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信息共享不夠,信息不暢通。
(六)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難。一是中小微企業可抵押品少,貸款抵押擔保時抵押能力受限。二是信用貸款開展不充分,信用類貸款額度小。三是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強,針對中小微企業特點設計的融資產品相對匱乏。四是部分中小微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運用金融工具的能力有限,難以達到銀行放貸條件。
對策建議
(一)加快推動審批事項劃轉,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嚴格落實《銅川市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實施方案》,按照“成熟一批、劃轉一批”的原則和“一次劃轉、分步實施”的要求,就未劃轉的事項與省市相關部門加強對接,加快推進剩余事項的劃轉工作。二是按照“應放盡放”要求,推動各區縣下放平衡。三是統籌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推行并聯審批,探索“一件事一次辦”審批。
(二)加強區縣審批機構能力建設,確保“接得住、管得好”。一是進一步加大對基層審批部門的經費支持,為基層配備相關檢測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基層檢驗檢測能力,推進實現“就近辦”,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路。二是嚴格落實“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工作要求,配優配強基層審批隊伍。三是加強對基層審批工作人員常態化、系統性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推進信息共享,提高網上可辦率。一是優化升級市政務服務平臺,打通數據共享通道,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綜合管理平臺、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管理平臺、智慧城市平臺等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應用,打造行政審批服務全市“一張網”。二是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模式,進一步提高網上可辦率。
(四)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中心服務能力。一是進一步擴大市便民中心辦公面積,推動更多職能部門單位入駐,增設服務窗口、增加服務事項,為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二是進一步加大對窗口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推動工作人員更加熟悉相關政策和辦事流程,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持續提升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積極推廣西安市蓮湖區“自然人和法人生命樹”服務模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多“一件事套餐”服務,將與一件事相關聯的業務進行“打包”,增加“打包”數量,提高“打包”質量,確保企業和群眾辦事“只跑一次路”。
(五)建立全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學習借鑒咸陽市“互聯網+大走訪”平臺經驗,樹立互聯網思維,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以智慧城市信息平臺為基礎,有效整合智慧城市平臺、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管理平臺、重點項目建設綜合管理平臺等信息平臺,研發建立全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繼續深化“雙包一解”和“雙百雙千”活動,設立企業聯絡員,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將發現問題和企業訴求及時在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上進行反映,利用平臺對反映問題進行全程督查督辦,形成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新模式,打造銅川“互聯網+政務服務”品牌。
(六)降低企業獲得信貸的難度。一是金融機構要牢固樹立“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銅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二是創新貸款抵押方式,推動放開不動產二次抵押登記,積極推行倉單質押、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貸款業務。三是推廣落實“誠信納稅貸”“小微快貸”“經營快貸”“個人商務貸款”“周轉限額貸款”“固定資產項目投資貸款”“產業鏈貸款”等多種信貸產品。四是加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創新信用信息運用,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增加信用貸款額度。五是提升企業獲得信貸能力,加強政銀企對接,定期對企業開展財務管理、金融工具應用等業務培訓,指導支持中小微企業引進高素質人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融資獲得率。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