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省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高度重視知產保護工作,全省知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得到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取得積極成效。但在不斷完善保護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保護體系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陜西省是我國五大科教高地之一,名校林立,而我省面臨的職務技術成果權屬問題,導致科技成果的利用價值降低,阻礙了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的轉化。二是我省綜" />
記者 杜靜波 攝
6月24日下午,省政協月度協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座談會召開。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陜西法智律師事務所主任雷西萍發言:
近年我省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高度重視知產保護工作,全省知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得到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取得積極成效。但在不斷完善保護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保護體系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陜西省是我國五大科教高地之一,名校林立,而我省面臨的職務技術成果權屬問題,導致科技成果的利用價值降低,阻礙了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的轉化。二是我省綜合培育品牌的能力不強,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缺乏品牌力建設,2020年中國品牌價值500強排行榜,我省僅入圍4個品牌。三是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不完善、評估方法存在局限性,一些評估機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屬性認識模糊。四是知識產權保護相關部門之間協作不夠,執法隊伍有待加強。
對此,我提出四點建議:
一、多措并舉,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落地
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高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化完善有利于轉化的職務科技成果政策。一是針對職務發明中“雇主優先”的權利歸屬模式等問題造成雙方利益失衡,建議改變目前在發明人獎勵報酬方面單位與發明人的約定優先的做法,賦予發明人選擇權,從而強化職務發明創造發明人獎勵報酬權。二是知識產權合作護航“一帶一路”,在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同時,搭建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平臺。三是提供高層次人才編制保障,針對高校、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等用好“人才周轉編制池”,讓陜西知識產權領域不因人才短缺而影響工作,推動事業長遠發展。
二、加速培育我省的知名企業、打造全國知名品牌
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的核心價值的體現,具有宣傳推廣產品,承諾產品的質量,維護產權專用權,充當競爭工具的特殊功能。
“品牌金融”(BrandFinance)發布《2021中國品牌價值500強》榜單,北京上榜94個品牌,廣東上榜72個品牌,香港上榜51個品牌,上海上榜47個品牌,浙江上榜33個品牌。而我省僅上榜4個品牌,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知名品牌少,品牌價值低,競爭力不強;二是品牌創新意識不及、管理創新存在短板;三是陜西本土制造逐漸減少,消失,亟待引起重視;四是產品質量不高,品牌壽命短;五是品牌成長環境有限,品牌發展的土壤還欠缺營養。
針對上述問題,我建議:一是將品牌戰略納入“十四五”規劃,制定支持品牌戰略的政策措施,為品牌戰略規定發展的目標、指明前進的方向,從大局上把握住品牌策略的走向,對于品牌戰略的實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要提高對品牌的重視程度,引導和幫扶企業打造全國知名品牌;要增強協調領導,加大政府財政金融扶持力度,積極爭創一批省級優質產品出產基地、促進品牌企業薈萃成長。二是振興陜西本土制造,對一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做到保護好,引導好,培育好,使其成為名牌產業,不要輕易改頭換面,變動名稱,借“一帶一路”的良好契機,讓這些老字號闖出去,走向全球。三是優化名牌產品成長環境,積極做好引導工作、提供優良的成長環境,讓企業在發展中少走彎路、減少阻力,讓“陜西制造”成為優質產品的標志,努力打造一批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的拳頭品牌。
三、健全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
依據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印發修訂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等,健全完善知識產權評估體系。一是加強評估研究,完善和補充相應的評估準則,促進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標準和司法裁判標準統一。二是構建不同類型知識產權評估指標體系,并改進和優化現有模型選擇和參數確定。三是加強知識產權評估信息化、智能化建設,設計和搭建知識產權評估相關數據平臺,逐步形成比較權威的知識產權評估數據庫。四是資產評估協會、評估機構和高校合作共同培養高素養知識產權評估人才。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