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延安有848個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年久失修、業主自主管理,老舊小區的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城鎮老舊小區和舊城改造作為民生工程,是建設紅色博物館城市的現實需要,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選擇。
近日,延安市政協調研組深入縣區,就全市老舊小區和舊城改造項目開展專題調研。
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實施,確立了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促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物業管理體制改革的“雙修”促“雙改”工作思路。編制了《延安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設計導則》《延安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十四五”規劃》,制定了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公積金支持電梯安裝等系列政策,為高質高效推進改造工作奠定了基礎。
延長縣城南朱家灣片區有近2000人。“以前國道就在小區跟前。”延長縣住建局副局長張延河說,國道實施了改建項目,小區門口新建了公園。該片區不僅改建了寬10米的車行道路,還實施了周邊雨水、電信、電力、綠化等附屬設施,景觀廣場、學校、農貿市場等配套也即將補齊。
“延長縣雷家灘二、三、四小區系1999年老小區,有600余名住戶。當時工藝不先進,年年翻修。”延長縣委副書記、縣長曹林虎說,老舊小區改造對管網一次性全部更換,完成外墻粉刷和門禁設置、防水更新,目前該項目已完成70%。
“主要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延安市住建局房產市場監管科四級調研員、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專班負責人張榮表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主要是針對市區、縣城(城關鎮)建成區范圍內2000年以前建成(可含不超過15%比例的2005年以前建成小區),具有合法產權、配套設施不完善、環境臟亂差的住宅小區以及與老舊小區直接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結合小區具體情況、群眾改造意愿、資金籌措等綜合情況進行落實。
子長市改造的小區多為6層高。子長中學教職工住宅小區1999年建成,該小區改造項目已于去年完成“。我們對這個小區增加了電梯。”子長市房產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剛說,安裝一部電梯需要30萬元左右,財政補助10萬元,剩下的業主分攤,解決了老年人上下樓困難的問題。
據悉,子長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于2019年啟動,今年涉及13個項目12個小區,項目已經申報。
延安市寶塔區向陽小區在實施改造后舊貌換新顏,昔日的“臟亂差”變成了“潔凈美”。延安市寶塔區橋溝街道向陽社區主任常二林介紹,之前由于沒有電梯,六樓一位患有心臟病的住戶暫時搬離,等電梯加裝后,該住戶果斷搬回來住,房子也因加裝電梯升值了不少。
寶塔區在全市最早實施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規模大、配套標準較高,在改造前集中開展了環境整治,治理“臟、亂、差”,然后實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等工作。此外,還落實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包括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衛生服務站、幼兒園以及養老、托幼、助餐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
據了解,延安市共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848個,涉及7.69萬戶、2163棟樓、880萬平方米;2001年至2005年建成的老舊小區169個,涉及2.63萬戶、612棟樓、267萬平方米。改造概算投資64億元。今年,延安市城改辦共計劃實施18個舊城改造重點項目,概算總投資82.1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8億元。
調研組表示,舊城改造過程中未開工項目前期工作進度較慢,項目建設協調配合不夠緊密、資金籌措力度不夠,老舊小區改造也存在項目實施不均衡、建設資金短缺、部分項目進展較慢、協調配合不夠有力、工作力量薄弱等問題。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推進老舊小區和舊城改造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上來,以更大的力度、更務實的舉措,持續推進舊城改造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